汉派服装格局 企二代带来希望
- 王诗琪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诗琪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树佑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篮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姚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龙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依萌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珠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汉派服装有过很辉煌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以太和为的汉派服装率先走品牌路线。1997年太和服装请瞿颖在做代言,一下子打开了度,家家户户都知道了这个汉派牌子。然而,几年后,无序竞争就把汉派服装的格局搅乱了。
由于服装行业门槛较低,一时间五花八门什么公司都有,低价竞争,互相模仿,汉派服装开始成为“仿版”的代名词。
湖北服装企业年销售过5亿元的只有1家,浙江却有7家过50亿元。汉派服装在国内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武汉服装商会会长赵合荣谈及汉派企业感叹道:“每年个百万元就满足了,不抱团,不图发展品牌的老思想是汉派的症结。”
企二代带来希望
如今,在武汉1600多家服装企业中,上世纪80年代末成立的企业,正在进入“企二代”接班阶段。
武汉合荣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飞,是上海人,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德语,毕业之后在德国萨尔州学习企业管理。如今,这个由陈飞岳父一手创办、经营了20多年的企业,已完全交给小两口,陈飞说:“我与妻子分主内外:妻子是总设计师,我管运营。秋季的订货会由我独立操盘,订量比往年翻番。”
“合荣服饰是我的岳父赵合荣一手创办的,他1992年在汉正街开店、办厂,到现在那里还有我们的门面。我们以前做低端产品,搞批发,现在的状态是在批发和代理之间,在国内有30个商场,20多个省级代理。旗下有爱思德尼和史莱登两个品牌,都是女装。棉服和羽绒服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定位是35岁左右的中高腰包不瘦的成熟、知性女性,商务加休闲的路线。特别是棉服,我们在国内比较出众,每件平均价位800~90**,带毛领的达到150**。”
服装对陈飞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一直服务德国企业习惯了高要求和制度分明。到武汉之后,他发现这里的腰包不瘦不是特别高,不能过多要求别人怎么做,要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销售和企业管理,不管生产,“80后”的企业家也都不会管。设计总监是我太太,她经常去意大利、法国等地考察。我们做东西很认真,参照国内外流行趋势,建立自己的风格。整年都在设计冬装,设计300多款,推广了一些成功款式。在武汉,棉服还没有人能跟我们竞争。”
陈飞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考察终端客户,为将来建立专卖体系铺路。他说:“做服装,店长怎么想很重要。上一代人忙着**,没有把产品体系化,这就要我们这代人来完成,什么样的客户给什么样的菜,提供套餐服务。”他认为,只有体系健全才能长远发展。
新店长眼高手不低
与上代店长不同,新店长的学历普遍提高,约有一半人曾赴海外留学。新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感”,他们直面汉派服装的问题:比上世纪80年代创业期面临的竞争更残酷,不能再靠抄袭、抄版生存。
比起20多年前父辈的白手起家,“80后”夫妻档一接手就有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资产,平台更高、资源更丰富。大权在手,然而“80后”们并不比父辈们当年创业时更简单。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服装店流行两大装修趋势 下一篇:商店招牌文字设计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