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鞋服出口模式还能否持续?
- 尹韩币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东海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郭捷珍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爱军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乐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盛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女士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洪艳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近日,瑞士银行经济学家安德森认为,中国发展模式迎来了转折点,廉价的劳动岗位逐渐从中国流失,其它亚洲正不断扩大其欧美市场份额。中国廉价鞋服出口的模式还能否持续吗?
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荒成为普遍现象
近年来,中国鞋服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在节节攀升。2010年11月,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给出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农民工工资上涨接近30%-40%,而未来3年,每一年农民工工资上涨幅度都将达到30%,也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
尽管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上涨,但“用工荒”仍旧普遍存在。“用工荒”早出现在2004年,8年后的今天,“用工荒”愈发严重,很可能从以往的“季节荒”向“常年荒”转变。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上海、广东、浙江均出现“用工荒”。在上海的闵行、杨浦、奉贤等区的许多加工企业生产线开工率不足一半。
此外,东南沿海制造业“用工荒”多年前就已出现,而现在随着一些制造业的内迁,“用工荒”已经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蔓延,出现了中西部与东部争抢农民工的现象。
廉价制造业开始向内地和劳动力便宜的地方转移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在原材料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廉价制造业开始由沿海向内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
廉价出口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劳动便宜的地区转移也十分突出。比如,2010年,越南很过了中国,成为耐克鞋的代工基地。耐克公司历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时,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在各国,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额;到了2005年,中国的份额降至36%,越南升到26%,排第二;在2009年,中国和越南并列,都是36%;到了2010年,,占37%,中国退居第二,占34%。
廉价出口模式以牺牲劳工权益和环境为代价
事实上,尽管中国的廉价出口模式带来了贸易的繁荣和农民工的就业,但其负面效果已经越来越显现。因为这种廉价的出口模式主要是以牺牲劳工权益和环境为代价。中国出口企业因为多是代工企业,**微薄,又因为保持低成本的所谓优势,反过来压低劳动力报酬,剥削劳工权益。
据经济学家何帆的研究,美国劳动力平均每小时工资大约18美元,工资标准接近每小时6美元。德国西部工人的工资是平均每小时27.87欧元,东部地区是17.37欧元。墨西哥的劳动力平均工资也达到了每小时4美元,而中国制造业中农民工的工资大多数连每小时1美元都没有。
何帆的研究显示,以平均工资而论,在鞋服制造等行业,中国劳动力的小时工资只有印度劳工小时工资的60%-80%。中国的出口企业尽管发展迅猛,但归根到底,大量企业依赖低工资、高耗能、高污染的模式是不能长久的。
贸易顺差过大已经成为国内通胀的源头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鼓励出口的廉价贸易模式已经成为本轮通胀的重要原因。
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认为,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易纲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较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
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就以每年一千多亿以上的规模增加,紧接着就以每年两千多亿、四千多亿的规模恣意攀升。2008年,遭遇国内外经济危机,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新增4500亿美元。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达2.85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胡祖六曾表示,目前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央行被迫购买外汇,被动发钞,加上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财政与货币刺激,是今时今日通胀严重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2.85万亿美元的大额外汇储备。
产业升级短期内难以实现,廉价出口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各地上调工资水平以及中国人口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供给的减少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贸代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是必然选择,但大多数企业往往安于现状,难以主动求变。因此,尽管政府喊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口号多年,但转型面临诸多困难。
**国内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微博)曾表示,当今加工贸易的某些发展趋势似乎要将中国固定在国内外分工产业链低端而无法自拔。曾有人期待2008年的经济危机可以倒逼“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脱离低端加工贸易泥潭,但为了保出口,推行了调高出口退税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经济回暖,订单一来,就没人再提转型升级的事了。”因为长期以来的廉价出口,使得企业没有把精力放在搞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而是热衷价格战,陷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出口所占比例低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也充分说明了廉价制造业的难以为继。据统计,在国内外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中国出口在GDP占比达到了35%的顶峰。此后,随着保增长的压力和4万亿投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基础设施的大笔投资和信贷迅速扩张。2009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8%;2010年投资占GDP的比重更是达到54.8%。
投资比例的逐步增加说明廉价制造业已经难以实现保增长和保就业的目标。但是,不论是投资主导还是外贸主导,国内的内需不足的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投资的扩张强化了行政垄断和国进民退,反过来会进一步加剧国内消费的不足,而一个内需不足的市场,很难为廉价出口的转型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诚然,中国的廉价出口模式和所谓的成本优势是以牺牲劳工权益和环境为代价的,而且还带来国内通胀,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的今天,这种廉价出口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但想要实现产业升级又面临诸多限制。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盐城针织服装出口金额大幅增长 下一篇:郑州打造各省市纺织服装一级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