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惪夫:战略定位的三个要点
- 朱罗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罗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罗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章启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袅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袅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嬲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金玉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金宇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赛英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木京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志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晓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个要点是:品牌是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
波特则是以企业作为战略的基本分析单位,因而认为三种基本战略(成本出众、差异化和聚焦)不能兼得。这不免使企业的战略选择趋于狭窄和静态,其理论为人诟病也正在于此。
实际上,企业不仅可以拥有不同战略定位的品牌,也必须随竞争环境的变化,发展出新的产品类别,建立起新定位的品牌。如宝洁、丰田、英特尔、微软等公司都擅长这么做。
需要指出的是,《蓝海战略》也认为“企业”不是合适的分析单位,但它以阶段性的战略行动(即开创新产业空间、无竞争的“蓝海”)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也没有抓住本质。因为企业的运营是连续的战略行动,不停地开创蓝海既不可能,面对模仿者的跟进(事实上你应该欢迎对手,这样市场才会变大),蓝海迟早会变成激烈绞杀的“红海”,企业必须能应付红海的竞争才谈得上生存和发展,而这除打造强势品牌之外别无他途。
品牌能够被特许、转卖的事实,也说明品牌才是的经营单位。
因此,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论认为,营销的核心就是打造品牌。里斯甚至想象这样一个时代的来临:“Marketing”(营销)概念本身将会变得过时,被一个叫做“Branding”(打造品牌)的新概念所取代。
第二个要点是:战略应该自下而上产生,而不是自上而下
这是里斯和特劳特创新性的论断。它强调要深入市场前线去寻找差异性的有效战术(这时是战术层面上的定位),然后回到总部实施变革以形成一致性的营销方向,从而化地开发这个战术(上升为战略层面上的定位)。他们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战术是钉子,战略是锤子”。自下而上的营销有效解决了“定位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波特的战略制定过程则是自上而下的。波特曾说:“我赞成用一套分析技术来形成战略。”其成名作《竞争战略》就是提出了一套分析产业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但这种冗长的全面事先规划使企业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填空和摆弄数据上,阻碍他们深入了解具体市场,而且信息的收集也不容易,若完全照此实行,操作的时间必然太长,等分析完成时,市场状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
(责任编辑:)
上一篇:企业是做平台,品牌是做门槛 下一篇:健康洁净蓝月亮 一心一意做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