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旧店升级改造,越老越值钱
- 齐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兰妹儿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嘉正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福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妹荣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兴元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彰子凡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涵大麦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把力用在“刀刃”上
案例二:
华东超市,主要门店开设在地县级城市中。这段时间以来,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该超市旧店的销售总体业绩在上升,但毛利坪效却在迅速下滑,似乎高消费的顾客都跑到竞争店去了,因为竞争店比公司的老店“更明亮、更宽敞、商品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似乎“价格形象也更便宜”。
考虑到成本投入效益问题,超市抵挡了以硬件改造为主的诱惑,把重点放在“软件改造”上,以“购物篮分析”为核心,放在“顾客力”的提升上,在很小的投入下,达到了增加销售业绩的目的。
超市的“购物篮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市中,28%的顾客贡献了85%的销售额,但是没人知道这28%的顾客到底喜欢什么商品?喜欢什么样的促销?在卖场中会是什么样的关联购买?
超市中,特别是有35%的顾客只购买一个单品,47%的顾客只购买促销品,充分表明了超市缺的不是如何通过低价吸引“西城的老太太和价格敏感的游离顾客”,而是如何让进了店的顾客,提升客单价和客品数;
超市中,28%的顾客进门会购买洗发用品,买了肉类的顾客有65%会同时购买酱油;买排骨的顾客,平均购物篮中5个单品,其中有2个是非生鲜单品,综合毛利率为29%;而买大肉的顾客平均只买3个单品,而且全在生鲜部,综合毛利率为15%;
超市中,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陈列了上万个单品,但是不同类别顾客,眼睛里只看到自己喜欢并对自己有用的商品:例如同一时间同一门店,客单价>6**时,顾客眼睛里盯着苹果新不新鲜,毛利率低于15%的顾客关注店里的饮料便宜不便宜。
通过专职的“购物篮”分析,超市似乎找出了提升高客单顾客来店频率的商品和敏感商品价格,继而调整店内的品类结构和卖场设计,成功地把高消费顾客从竞争店的“虎口”中夺了回来;挖掘出了中老年顾客群关注的商品和促销品,通过在DM中的针对性宣传、“圈圈套圈圈”的促销“魔法”的运用、驱动商品调整和卖场设计调整,留住他们在卖场的停留时间等,成功地完成了现有门店经营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老店涣发出“青春”,实现了业绩的提升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
(责任编辑:)
上一篇:连锁企业价格魔方:心理性价格带 下一篇:眼镜直通车:给眼镜插上时尚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