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连锁经营”的十六大“误区”吗?
- 聂天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世亿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苗馨月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呼唤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误区十一:连锁管理重总部建设,轻终端管理
现在许多连锁企业都在积很进行总部的平台建设,认为总部搭建好管理平台,终端自然会运作顺畅。这是非常错误的。总部的一切工作都应是建立在终端需求的基础上,一切为终端服务,并和终端基层共同战斗。总部的管理体系建设成效,也应以终端表现来检验,如果终端认为过于繁琐而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总部就应深入检讨。总部决策人员应该定期巡访终端,不仅仅是检查督导,更重要的是听取终端对总部各个管理职能的反馈和建议。
误区十二:重视终端销售业绩,忽视基础管理
在销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比如连锁企业在发展初期中,总部只对终端的店长作出业绩要求,认为业绩,其他方面自然就不错,对基础管理不闻不问。这个现象在连锁行业相当普遍。
多年的门店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终端的销售业绩是建立在企业品牌和运营管理基础上的,而基础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判断,如果长期不注重基础管理,那么信誉和口碑将一点点地流失,终销售业绩也会出现全面下滑。反之,一个基础管理规范的门店,就算消费者暂时不进行购买,但是他对企业品牌的感受是良性的,并会积很传导到其他消费者,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还是会倾向于在自己认可的终端进行购买。
误区十三:终端销售业绩不好是店长的责任
许多连锁企业在每个月的销售进行总结的时候都会发现,总会有一些终端销售业绩不理想,于是总部管理人员会天天电话询问,督导审计也会重点光顾,并且很当然得出结论:这个店长不合格,进而“很及时”的撤换掉店长。
根据连锁的特点和规律,由于连锁终端众多,出现一些不能**的终端丝毫也不奇怪,总部在接到终端销售亏损的报告后,应在时间做出反应,比如进行审计,派督导员进行调查,都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总部将对调查结果给出自己的判断,是属于市场环境的恶化、总部营销不到位、基础管理缺失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与不同的对策,比如强化培训,或者主动进行促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