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的创业方法: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 薛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郭台铭的创业方法: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郭台铭曾经回忆自己在创业初期,同样面临借不到银行资金,也无政策扶持的窘境,的人才即使有钱聘请,也不愿意屈就小公司的窘境。
这些处境,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处的境地,似乎没什么区别;但20年后,“鸿海系”纵贯整个IT代工产业链。
正如今天我们看到多如牛毛的小企业,都在抱怨大同小异的问题和艰难,但三五载之后会怎样?或许三五年无法看出差距,但数十年之后,这些小公司又有多少可以成就大生意?小公司到大生意的中间,是什么在起作用?
至少,创业35年,郭台铭勤勤恳恳工作了34年,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2008年在鸿海系遇到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挑战之后,郭台铭再次返身,从计划退休的计划中二度出山,再次以每天工作15小时的精力、以59岁的高龄站岗。
2009年鸿海半年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税后净利 284亿新台币,很越台积电260亿新台币。
对于今年,他自信地估计,即使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整个集团的营业额将在600亿-650亿美元之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断提醒记者,富士康还有新的梦想。“在E-commerce、云端、移动互联网。每个都是富士康的强项,我们只是没有品牌而已。”郭台铭说。
下一步,每年李开复将在这三个领域孵化裂变出五个创业公司。可以想象,郭台铭将在其中,同以往在电视机少件、模具、连接器、机壳等转型跃迁中,找到下一个致胜点。
从小做起: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在台湾建立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一起承接塑料少件订单。
鸿海成立不久,马上遭遇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经营十分困难。合伙的朋友决定放弃,但是郭台铭不肯,就借钱盘下了这家公司。
这就是富士康帝国的开始,郭台铭的份生意主要从事电视机相关少件的制造。
刚刚起步,郭台铭就受困于技术难关:工厂技术度依赖模具师傅。
郭台铭拿着刚刚累积了几十万的资金,就开始盘算是否要投资模具工厂。
在当时,台湾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其他不少企业家趁着台湾经济起飞,有的炒地皮,有的囤积原料,都在等价格好时大一笔。
和所有累积了笔不多资金的企业家一样,这一笔资金到底是去快钱还是去做实业?
但是郭台铭放弃了后来涨了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和信赖的员工摸索生产工艺和流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辛苦加班到深夜。以至于创业的前几年,郭台铭都在问自己:“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靠着批模具机器和和技术积累,鸿海开始和台湾前十大制造商有了业务往来,开拓了批生意。
于是,郭台铭省吃俭用,累积下来的又一批资本金不断被投入到购买更精良的设备上。1984年,鸿海从美国引入贵族享受设备,整整花掉公司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不仅如此,随后的几年,相继从瑞士引进贵族享受设备,聘请日籍顾问,又引进日本的精密机械技术。公司人员不到千人,郭台铭就慷慨地大笔资金送员工到海外学习。
鸿海前十年的创业,完全依靠鸿海“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和广大的国内中小企业一样,既拿不到太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也无法拿到银行的信贷,仅仅依靠着小额资本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
上一篇:罗莱家纺薛伟成:卧室用品成就上亿流水 下一篇:宝马:与品牌定位相吻合的圆满营销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