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日化品牌的“卖猪故事”
- 张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宁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因此面对这些出售的“猪”我们不应该再停留在所谓的简单“敌我”分析,而应当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内核去探讨其内在根源。透过深入解析这些企业的“卖猪故事”后我们会发现,“品牌当猪卖”固然有经济上的理性,但更多的却是本土日化企业在经营上的遗憾与无奈。
卖猪理由一:既然猪肉行情不看好,不如赶紧快脱手;
原因:本土企业外在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对品牌未来前景发展看淡。
以大宝为例,多年以来产品缺乏更新,SOD蜜在公司销售中占比很过80%,销售一直没有突破10个亿,面对中国市场的消费整体升,大宝品牌对顾客的吸引力在下降,未来的市场空间受到众多国内外品牌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出售似乎很为必然。以羽西为例,精心打造化妆品行业的集团化阵营日显,百货店内品牌基本被雅诗兰黛、欧莱雅、LVMH、资生堂等四大公司所垄断,独立的精心打造品牌难以维系,选择出售能让羽西品牌在大集团的庇护下生存发展。以丝宝为例,随着宝洁公司洗护发产品的市场不断下沉,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营销费用越来越高,品牌出售可以借助大企业共享资源,增加回报。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面前,面对国内外品牌的凌厉攻势,众多本土的快速成长期行将过去,即将或已经迎来品牌发展的停滞期,品牌可能出现拐点,为了避免品牌大幅下滑后品牌价值的更大损失,选择品牌出售就很为正常了。
哲学二:既然猪本身长不大,不如趁现在卖个好价钱;
原因:本土企业发展存在内在瓶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疑。
以大宝为例,集体企业的公司性质与浓重的国有色彩,未来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制度性缺陷,使得企业控制人的经营团队自然选择品牌出售而获得即期利益。以小护士为例,品牌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本土化的经营团队制约企业下一步发展,未来发展堪忧。以丁家宜为例,品牌增长多年后出现增长瓶颈,09年开始销售下滑,主要是在于企业的市场变化缺乏了解,品
牌缺乏持续的竞争力,产品缺乏新鲜度,自然销售开始滑坡。以上种种自然很容易让企业家产生怀疑,既然做不大,那就不如选择卖掉。
哲学三:既然养猪不**,那就只有选择来卖猪;
原因:本土企业融资或资本退出路径有限,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
上一篇:“大山鼎”,充满希望的绿色品牌 下一篇:IT公司及产品名称背后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