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舒蕾终端营销模式”
- 李娜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本人的意思至此明白:《孙子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舒蕾模式不是挑起了终端战争,恰恰是打了一场没有阻击或抵抗的成功侧翼战!当对手开始效法反击、新进品牌跟风模仿,舒蕾早已度过成长期回了全部投资的红利;至于2000年以后洗发水出现近100多个年度广告投入在2000万以上的品牌,自然在卖场里就演变成“终端战争”!因此,终端战争不应该说是舒蕾挑起,而是其他品牌对舒蕾发起终端攻击或反击!
观点三:执行力是舒蕾成功的另一个核心因素
,谈一点对舒蕾成功的看法。
化工类产品的大量腰包不瘦、竞争战场与方法的选择,是舒蕾品牌崛起的两个必要条件,但本人认为,舒蕾的成功其实更应该归功于“执行力”。
早在执行成为21世纪初中国商界的“显学”之前,舒蕾或丝宝集团在执行力上就做出堪称经典的榜样。在刘先生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原汁原味地体会舒蕾在各省市市场奋进崛起的步伐,如其中的湖北样板市场建设、广东战役、上海战役、北京战役,这些舒蕾品牌成长路上的标志性销售战役,包括97年3个月内“拿下”4000家各省市大型少售店的“直供”换防、向城市小终端(少售店、发廊、浴室等)的全面铺货及标准(省会城市6000家、地级城市400家)等,都是真实可信的文字,比一些流行的误导言论或以讹传讹,刘先生此书可以称得上是“信史”了!
实际上,与策划需要创意相同,执行中的创意更不可少!
舒蕾的崛起是企业管理者兢兢业业、注重细节、上下同欲的结果,本人以为,读者与其在刘先生的书里试图发现什么成功捷径或奇思妙想,不如认真置身于书中去体会策略执行过程里的种种心路历程与企业政治之难。
(责任编辑:)
上一篇:连续13年空调:格力的偏执化生存 下一篇:营销就是和消费者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