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刮出来自西班牙的旋风
- 刘皓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加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严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女士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魏灵轩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所谓“二流的产品”,是指其与核心时尚品牌的产品相比较而言。为了适宜产品快速进入消费市场,生产中尽量避免制作周期较长或档次较高的面料在产品中使用,而产品类型也多选择非冬季类时尚女装为主。他们将与“时尚”无关的细枝末节通通减掉,在支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限度的节省成本。在产品设计方面,不去苛求细节,以生产优势追求现时段的产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在“价格”的认识方面,国内品牌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总是认为“时尚”产品除本身大量的研发及生产成本外,还要附加更多的品牌价值在其中,因此,应该是也必然是“高价值”产品。不过,ZARA的想法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再好的产品,如果不卖出去也只是占用库房、压滞资金的一堆废品而已,与其待价而沽,不如赶紧产生现金,促成二次生产。例如:ZARA新加坡专营店的女式上衣只有19-26元,而同类型产品在其它品牌店要售到40-6**,所以,更多的消费者只要看上一款衣服就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每件服装的消费价格不高,但多次消费后累积下来平均每位顾客在逛完该店后却能消费在百元以上,而心里还会感觉很实惠。
ZARA的运营方式值得我们的企业去思考,当中国的消费市场逐步与国内外潮流相接轨,是否拥有“快而准”的市场应对方法,将成为衡量服饰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尺。正如同孔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品牌在市场环境中,即是竞争对手,也是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更会学习、更会“借鉴”、更懂得与实际情况相“变通”,谁就会赢得市场,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上一篇:**茗茶:中国**的品牌扩张 下一篇:罗蒙:左手经典,右手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