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从深圳蛇口开始起步创业
- 张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从2007年开始,我们定位就很清晰,‘金蝶,企业管理导师’,这就是我要转型对客户的承诺。如果这个做到了,那么我的转型就成功了。”数次创新软件行业发展的金蝶软件创始人徐少春又开始了新的征程,1996年,金蝶出众各省市推出Windows平台财务软件,这给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带来了历史性革命;1998年,金蝶吸引国内外数据集团IDG公司注资,把产品经营由财务软件转向全面的企业管理软件;2001年,金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
当年,徐少春放弃“铁饭碗”,只身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创业的热土—深圳蛇口,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深圳的开放和大无畏精神是他创业的源泉,金蝶的根就在深圳,金蝶总部不离开深圳!”徐少春回想往事感叹道。自2007年开始,金蝶用了3年时间打造“中国管理模式”。徐少春对时代周报表示:“金蝶将携手推动中国企业总结成功管理实践,让更多的企业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让中国管理模式与西方管理模式在国内外的舞台上比武竞技,提升国人对中国管理模式的关注度、提升中国软实力,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崛起。”
徐少春是我国批会计电算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地方税务局工作。但是稳定的机关工作显然不适合激情满怀的徐少春。1990年,徐少春决然放弃“铁饭碗”,带着368元的养老保险金前往深圳蛇口,供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这份工作让徐少春深刻感受到中国是多么需要财务管理软件,也为日后他再次辞职下海创业埋下了伏笔。3年后,已经身为电脑部经理的徐少春再次选择辞职,举债5000元,买了一台286电脑,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但是,创业之路何其艰难。徐少春回忆:“在爱普公司成立之初的半年里,我作为程序员,没日没夜地从事编写工作,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套适合深圳特区财务制度的商品化财务软件。”徐少春独立开发的爱普财务软件V1.0版通过了权威部门的评审,为当时推动会计电算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护,并打破了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软件开发出来后,徐少春又做起了推销员的工作。徐少春每天和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逐个到企业宣传讲解,用户不买,就先小本试用。当财务软件为一家家企业解决了财务报表难题后,就有更多的客户找上门,短短数月,他的用户增加到30多家,还包括许多公司。这让徐少春初尝“胜利”的滋味。徐少春坦言自己有浓厚的“蛇口情结”,“感谢蛇口这块土地,没有蛇口,可能就没有金蝶”。
徐少春在创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敏锐的眼光,事事先人一步,使金蝶一直处于不败之地。1996年,徐少春抓住财务软件版本更换的良机,打破了当时DOS版本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各省市率先推出Windows平台财务软件,这也缔造了“南金蝶、北用友”的竞争格局。1998年,徐少春引入国内外数据集团IDG公司2000万元的风险投资,将产品经营由财务软件转向市场更为广阔的企业管理软件。
2001年徐少春带领金蝶跨出国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上香港创业板前,徐少春带员工在湖南湘潭开国行业实力品牌故居进行宣誓,“一定要让金蝶上市成功”。上市成功后,徐少春激情依旧,带着员工在深圳明思克航母上再次举拳宣誓:“金蝶一定要做中国软件业的航空母舰。”2003年,徐少春先生亲自主持研发出能与SAP、Oracle等国内外厂商相抗衡的全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金蝶EAS,金蝶再次实现飞跃。 从1993年至今,徐少春的金蝶从地方性的公司发展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行业实力品牌厂商,集团客户遍及亚太地区,很过80万家。
徐少春早在两年前就意识到,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需要的是软件背后的专职团队,未来软件商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服务能力。于是,金蝶的转型之路拉开了帷幕。今年6月9日,IBM与金蝶国内外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联合宣布:双方将携手协作共同组建团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应用软件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即“IBM咨询+金蝶软件”,这是国产ERP厂商与外资IT服务巨头在前端咨询服务上的度携手。
2009年,金蝶软件服务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30.1%,占比40%。金蝶咨询为很过10家百亿级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其中不乏招商局、东方航空等一线重量级企业。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徐少春从未停止过思考,率先提出了“中国管理模式”,他对时代周报表示:“未来中国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一个经济强国的背后必然屹立着一大批有国内外竞争力和杰出管理水平的企业。”而照搬外国的管理模式难以搞好中国企业。徐少春说:“文化、地域的差异使得管理模式不可照搬照抄,这要求我们尽快梳理出中国管理模式,让更多中国企业甚至国内外企业能从中受益。”
徐少春和金蝶也在用实践推动着“中国管理模式”理念的推广。2008年以徐少春联合国内六大商学院,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遴选活动。2010年6月5日,在第三届中国管理模式遴选启动的大会上,马蔚华、董明珠、张学武等齐齐现身,徐少春的“中国管理模式”正引发广泛关注。
徐少春说:“我坚信中国管理模式一定能在国内外崛起,如果你能把个人事业和责任结合起来,人生的意义会更大。”
(责任编辑:)
上一篇:制造业千万不能忽略渠道的管理 下一篇:营销渠道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