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虾涨腰包不瘦的成功渠道
- 梁泳麒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世亿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苗馨月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2009年高峰期,每天仅到大鳌镇运商品虾的运输车就有近50台,日出虾量约50吨。全镇16个村的集体腰包不瘦约6800万元,其中大鳌尾村集体腰包不瘦,有600多万元。
20年变化翻天覆地
来到新联村,村道上一排排修葺一新的三层农村别墅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村口,村民梁财金2007年盖起的一栋三层高的“虾楼”,有时尚的罗马柱、光亮可鉴的外墙瓷砖。
看到记者来,梁财金非常豪爽地带着记者进屋喝茶聊天。“我们村有50%的村民是虾农,有9成的新楼都是虾楼,其中七八成的虾楼是我这个档次的。”梁财金笑眯眯地说,“我去年养虾了10万元,这在村里只不过是中等水平。”
在大鳌镇,村干部带头养虾早不是新鲜事。新一村党支部书记冯群光与朋友合股养了100多亩虾,“我们村里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养虾或从事与虾相关的工作。”他自豪地说。
大鳌农办副主任冯景豪向记者描述了20年前的大鳌:“这里是孤岛,农民们主要种水稻、甘蔗、香蕉,交通不便,农民很辛苦,却比邻近镇的农民都穷,人都说穷‘大鳌尾’。
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们开始尝试养罗氏虾,一部分人到了钱。1999年,政府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不少农民通过养虾走上了涨腰包不瘦路。
去年高峰期,每天仅到大鳌镇运商品虾的运输车就有近50台,日出虾量约50吨。全镇16个村的集体腰包不瘦约6800万元,其中大鳌尾村集体腰包不瘦,有600多万元。”
“大鳌的养虾水平整体较高,这在整个珠三角是出名的,它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地理环境优越,这里四面是江,有大量的好水源;二是管理体制,整个大鳌的所有村委会是一级核算,村委会有资源有钱,管理虾场十分规范,村村有完善的排灌系统,排河和灌河分开,避免了养虾过程中的交叉感染,这样的虾场病害少。三是一批带头人利用民间经济合作形式带动散户养虾,带动村民走涨腰包不瘦路。”曾在大鳌镇政府担任主要行业实力品牌职务9年、现任新会区科技局局长的何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编点评:一年产值3亿元,农民靠虾涨腰包不瘦!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饲养肉鸽诀窍 增产好渠道 下一篇:养梅花鹿走出的涨腰包不瘦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