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道的终端到渠道动力的“中断”
- 龚小姐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云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女士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宏鑫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明高胜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辛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掌控终端,从渠道的终端到渠道动力的“中断”
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外强势品牌启动市场的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常是广告先行,他们通常会以强大的广告(通过媒体广告、平面广告、直邮广告、以及促销广告等形式多管齐下)攻势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被刺激后的消费者强大的市场需求会让渠道体系建设水到渠成,但是这种营销方式的前期投入比较大,因为没有**的铺市率做基础,目标消费者即使在广告的刺激下,有消费的冲动,但是买不到产品,在广告充斥的今天,相信他们即使有暂时的消费欲望,要不了很长时间,就会把广告忘得一干二净,广告的效果自然大大打折扣,浪费也巨大,因此这种营销模式下的企业在初期常常是亏损经营,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品牌进入本土市场,都是在近十年之后才开始增加收入的,而本土弱势品牌要“复制”这种营销模式,没有足够的资金后盾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相反,那些能够通过高价差来启动渠道的企业,其做法就保守得多,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成长,一方面,价差因为渠道恶性竞争逐渐消失;另一方面,过于指望经销商,而不关注终端,等于远离消费者,也就谈不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去打造品牌,市场拉力自然是无法形成。
两大原因推动着企业压缩渠道层级,尤其在“渠道扁平化”的讨论热潮中,希望通过层级的压缩来加大价差空间,而另一方面,也开始“嫌弃”中间商,不遗余力抢占终端,毕竟终端的铺市率可以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机会,同时铺市率与广告投入效率是成正比关系,而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关注终端本无可厚非,但是许多企业忽视渠道动力的规律,急于求成,走入掌控终端的误区,弄巧成拙,加速渠道推力的弱化,使渠道推力与品牌拉力在衔接上断链,以致渠道的终端成了渠道动力的“中断”。
掌控终端,先要做的就是增加人手管理终端,从终端那里拿了订单后,企业考虑到自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自然就不想让中间商来分一杯羹。直营终端,也就是说,企业自己经营了一部分终端市场,虽然终端的铺市率以及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是也“抢了“二批和经销商的生意,直接的后果是:二批与经销商的销量减少,传统渠道堵塞,逐渐对该品牌失去通路信心,同时这些二批和经销商会加大对竞品的接货量,其间接效果是加速了渠道推力的消褪,此时,如果市场操作不当,品牌拉力不能有效增强,不言而喻,整个渠道体系的流转会因为动力不足而瘫痪。
(责任编辑:晓晓)
上一篇:化妆品市场营销渠道简单分析 下一篇:彩妆给专卖店销售渠道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