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渠道
- 李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渠道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逐渐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行业实力品牌以及人力与资金的投入。而就业指导渠道作为指导大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成为一种推广渠道。
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状况,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和中心环节。
一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二是以就业指导的人员为本,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职业化、专职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的基础;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才资源出现了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虽然不是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先吃螃蟹标准,但却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度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更大程度的取决于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状况。而就毕业生而言,很多学生专职思想不牢固、择业期望值过高、心态失衡、心理素质差、就业能力低,加强就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面向社会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也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因此,无论从高校自身的发展、当前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是从高校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效果和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都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大投入,做好服务,帮助毕业生走好迈入社会的步。
二、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信息多样、技术难度不断加大,既要面向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时期,无疑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知识技能和专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换言之,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职业化、专职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完善组织机构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同时相应成立学院级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构建学校“一把手”对学院“一把手”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
(二)健全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应坚持走就业指导队伍“全员化”的建设道路,组建成立由校级行业实力品牌、职能部门、院系行业实力品牌、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在专职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小编点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就业指导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就业能力的获取为基本渠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当前高校德育建设新模式 下一篇:职业美术教育渠道实践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