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播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渠道
- 石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言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雯琪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加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总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晓鹏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姬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人才资源是资源”,能否有效地识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成败。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在专职渠道设置和研究方向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传播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渠道是促进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渠道与社会需求顺利接轨的关键。
体育课的设置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需求的调查发现,体育学科研究生进入高校,主要是教学与训练和科研两大部分。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承担着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大责任。而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效果,不仅影响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影响学校全面的、多元化的发展。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中体育硕士的比例与日俱增,但用人单位对体育学科研究生满意度却普遍不高。
从客观原因看,体育院校为了改变社会对体育学科长期以来重术科、轻学科,重实践、轻理论的看法,导致了多数高校只注重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技术的训练和培养。其次,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很多跨专职考生,他们以前大多几乎从来未接触过体育,报考体育学科研究生完全由于自身对于某项体育运动的一种热爱,或者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报考体育类研究生相对较容易。因此这类考生在专职技术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基础。而高校对于体育科学研究生的要求主要以教学训练为主,体育院校对于学生技术培养上的忽视,势必造成与社会需求无法顺利接轨。
从主观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方式的制定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培养单位对于研究生培养方式简单,不系统。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忽略了专职技术的重要性,只流于形式,技术培养方式的滞后,影响和制约了研究生专职技术的提高。没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2)专职技术培养缺乏有效手段。在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中,专职技术的培养在各个培养单位制订的培养方案中都被明确提出,并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调研中发现,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实施。由于教学时数、授课方式、授课质量等等的不足,导致对专职技术的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都未达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提高技术的渴望度。(3)忽视了体育这门学科自身的特征,加上专职技术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自发组织或自己自觉练习的现象较少。而且大多研究生未意识到目前就业的困难,忽视了一专多能力对于日后就业的重要性。这些也是造成体育学科研究生与社会需求脱轨的影响因素。
小编点评:转变体育院校培养观念,加大对研究生专职技术的培养渠道的改进;逐步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感,为学生创造学习专职技术的机会;营造良好的专职技术教学渠道,增加学生自发训练的意识。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浅谈药剂中职学生社会需求渠道 下一篇:以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渠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