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教育渠道促进人才培养
- 吴奶奶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人总是需要创造力的,可人们的一贯做法又很容易扼杀创造性。表现在教育渠道工作中则更为突出。创造力是完善人类自身的一种重要机能,在教育渠道中,创造力是不能“教”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创新意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全面引入“创新教育渠道”理念,在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学知识的渠道”,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培养创造性的环境”。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更有巨大的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所以,教育对于创造力,犹如逆水与行舟,要么我们教育是培养和解放创造力的,要么,我们的教育是压抑和扼杀创造力的。其中,没有任何中间道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所从事的教育没有解放和培养创造力,那么,你的工作一定就是在扼杀创造力,或者换种方式,你在给我们的灌下慢性毒药。
创造力是不能教的,能“教”的东西,肯定不是创造力。实行创新教育,先在于我们怎样去认识创造力。尽管目前我们对于创造力的内涵仍然争论不休,无法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人的创造力是一种混合物,而并非单质。它是人的各种能力的融合。比如,从智力因素方面说:有思维的性,流畅性。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感受性,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对传统问题的再定义能力,对旧观念的怀疑性和批判性等等。但是,创造力不仅仅与智力因素有关,更本质的地方,是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人的独立性,求异性,冒险精神,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和协调性,高度的直觉和自主性等等。因此,有些导师干脆把创造力与人格联系在一起,也是不无道理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从狭义上讲,创造力是指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的特征的各种能力。创造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质的结果,还取决于他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紧迫。创造力与个性品质的突出关系又在时刻提醒我们——创造性和学校教育是紧密联系的,而这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软肋所在。我们在这张白纸上,还有很多需要书写的空间。
只有用创新的头脑去指导我们的创新教育,才能够终胜利。用创造性的思想去创造性地做教育工作,大胆抛弃学校教育教学中一切旧的、不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势下要求的东西,打破一切束缚人全面发展的条条框框,以“革命式”的变革求得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引入“创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注重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的自主意识,牢牢树立“学习知识过程的开展”远比“学习知识结果的取得”更重要得多的观念。
小编点评:推进创新教育渠道是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论高等教育质量渠道管理观 下一篇:培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育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