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食用菌产业出现的问题
- 黄晓娜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晓娜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汪智杰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板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简板冀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简板冀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蔺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蔺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楚蒙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楚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冯珍老师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现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要支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思想,在强化引导,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花力气。我们要充分认识食用菌产业是政府确定培植的重点产业。这是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增收涨腰包不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需要。
在工作中,对按市场经济原则指导建立完善的机制保护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方法抓工作、作指导。所以出现了诸如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基地示范差、技术服务不到位、公司与菇农利益失衡、风险责任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引导,完善机制
支持食用菌产业良性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县乡(镇)行业实力品牌小组及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并努力抓好的工作重点。具体工作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处理好六个关系,建立四个机制的思路和要求,联系工作实际,深入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原则”是:统一思想,准确定位,市场运作、效益驱动。统一思想就是要统一食用菌产业是我们重点培植的产业之一的思想,高度认识,合理布局,完善机制,稳步发展的思想。准确定位就是政府行为要准确,在指导产业运营中做到既开放又规范。市场运作、效益驱动,就是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靠效益驱动产业发展,政府主要是指导构建机制,搞好服务扶持,创造发展环境,规范公平竞争平台。“六个关系”:
一是规划、选择、适度的关系。规划要多考虑产业的合理布局,区内要根据农户素质及投入条件选择菇农,区域布局要与公司的带动能力适应配套。
二是政府、企业、农户的关系。主要是政府是主导而不替代企业市场主体,农户靠效益驱动而不是行政命令,企业与农户是利益互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三是投入、管理、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在基地建设上,要投入扶持,管理上要建立利益风险联接机制,分配上要求得合理的平衡点。
四是资源、产品、市场的关系。主要是资源要科学整合,产品企业要支持回收,市场主要由开拓。
五是技术、服务、规模的关系。主要是技术要保护,服务要到位,技术服务体制、机制及队伍要同发展规模相适应。
六是原料、生态、回收的关系。主要是原料利用要注意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利用,生产后的菌筒,企业要作为循环经济的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四个机制”:联接机制,利益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政府抓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是靠抓机制促进发展,不是靠下指标,靠行政命令。
二、注重示范,重点扶持
为了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在行业实力品牌指导上,在扶带基地的工作中,要强化协调,帮助企业健全完善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机制。
一是建立示范推广及基地扶持机制。要根据规划区域布局,选择示范基地或示范户,制定方案,确立目标,明确专人,明晰责任,给予扶持,抓好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区域内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示范扶持经费在为主的前提下,可由县乡产业发展经费各补一点。同时,对新发展区域的农户,鉴于菇棚投入过大,一方面企业应制定菌筒(袋)赊销、产品回收及结算机制,同农户明确民事关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行业实力品牌小组要积很协调,帮助农户获得小额贴息信贷支持。
二是技术服务及责任保护机制。在产业培育阶段,企业同农户之间存在着带动和被带动、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企业要获得产业规模效益,必须发展菇农,用效益拉动菇农。而要让菇农取得效益,则必须搞好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否到位,菇农投入产出如何,则必须有保护机制。所以,企业要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承诺基本效益。技术服务,责任保护以及菇农保护公司产品回收亦应明确民事关系。另外,政府、行业实力品牌小组及有关职能部门从扶建基地的产业培育出发,也应履行“责任政府”的义务,协助和扶持企业建立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组织和抓好菇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三是利益分配及联接机制。企业和菇农之间是相互依存、利益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维系产业共同体的核心纽带是利益问题,而利益分配的主动权在企业。如果企业不从有利于产业规模化良性发展目标出发,确立利益分配平衡点和保护机制,那不是使菇农亏损或效益较差,就是将自身置于“死地”,这都不是政府发展产业经济的初衷。所以政府要强化指导,企业要主动行为,严格测算找准利益平衡点,确立同菇农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民事关系。通过“利益风险契约化”,建立利益分配保护机制,形成利益风险联接机制。在契约民事关系中,涉及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及违约调处和诉讼方式都应明确规范。
三、强化措施,实现双赢
鉴于食用菌产业的特殊实际,其中应重点规范的问题是:①菌筒(袋)质量。企业应敢于承诺菇农栽培的有效率,低于有效率的部分企业承担责任。②栽培产量。企业应敢于承诺产量。除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外,只要菇农按指导技术栽培管理,生产成本及人工费支持成本产量企业承诺。否则,出现的问题将仍然导致菇农对菌筒(袋)质量怀疑。③生产平均效益。企业应敢于承诺筒(袋)的平均基本效益。要制定出鲜品回收等级单价,支持菇农效益和种菇积很性,支持产业稳步发展,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同时还可研究,在等级单价的基础上,制定市场联运价或交售产量浮动价,作为产品回收的支持措施。④产品回收。菇农要承诺产品交售基数,支持企业在产业投入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投入的回收,否则,不诚信的菇农将不再作为菌筒(袋)的供应对象。
在食用菌产业中,菇农菇棚投入及菌筒(袋)投入成本较大,如果生产实体不能支持质量,实体同菇农不但没有效益,还将造成生产的投入损失,菇棚投入无法回收,那将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为支持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建立行业管理机制。
先是规范市场。要按照**第62号令《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及“种子”等农业法律法规,规范菌种市场,依法实行菌种生产许可,不经许可的,不得注册登记。获得许可的,必须严格执行“生产标准”,自觉依法接受监督,并在政府物价部门审核的指导价格规范内生产经营。
其次是规范鲜品收购市场。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整合资源,但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的条件下,政府行为在市场配置整合资源中还要起指导作用。为了依托地方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还要主导资源整合,培植资源性产业。
同时,即使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很高,作为“责任政府”,也得要对市场配置整合资源进行规范。比如,如果菌筒(袋)生产许可不规范,就很难支持林业生态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产业培植中被许可的菌筒(袋)生产企业,要进行产业投入,要开展技术服务,要承担相应的产业风险,如果它不回收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加工**,那么企业何须担风险投入。产业发展中无投入、层层净化创业风险,还能避税的却能抬价收购产品,那样的竞争有失公平,也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另外,政府培育扶持企业及基地,是要让农民稳定增收,是要让企业通过加工**、营销增加税收。所以,政府要按公平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规范依法经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正确对待,用好用足扶持政策
在政府行为主导下,配置整合资源培植食用菌产业,政府的行为是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总的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在政府指导、协调下,让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带动农户,建基地、扶技术、收产品、搞加工、拓市场。但既然是政府主导培植产业经济,目的又是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那么,政府就要在强化指导,建立各项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投入扶持机制。在菇农培训、示范推广基地建设等四两拨千斤的环节上,投入相应的扶持资金,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尽快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培植大产业,需要大协作,合力推进,因此,县乡都要建立产业行业实力品牌小组,扎实抓好培植产业的各项工作,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积很履职,服务产业发展。县乡产业行业实力品牌小组要上下配合,进一步抓好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多深入调查研究,从微观看宏观,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运作模式、行业规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强化指导,协调企业建立完善各种运营机制。
同时,要加强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很性,合力扶持服务。农业局要针对食用菌产业适时研究调整农业种植区域规划,要认真研究菌种生产经营许可申报审批程序,规范行业经营管理。农科站所要认真钻研,主动参与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服务。科技局要协助企业和食用菌研究所,确定课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特别是要协助企业选育确定培育的主导品种。
林业局要认真调查资源,在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供求指导方案,并严格执法,避免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发改、农业、扶贫、科技、经贸、个私办、农开办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关注产业导向,积很指导帮助企业研究项目,争取上级项目扶持。金融部门要深入调研,认真研究信贷,特别是小额扶贫扶持的接合点和形式,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技术监督部门,要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各项生产标准,监督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部门要以服务为宗旨,指导企业依法注册,守法经营,并认真规范和维护食用菌市场秩序。税务机关要根据食用菌生产经营实际,认真研究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食用菌产业市场运营公平竞争,产业良性发展的调节作用。
产业行业实力品牌小组及政府职能部门,要积很探索提高菇农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路子,引导菇农组建专职化合作组织,并与企业对接,按民事和经济法规,建立紧密的利益风险联接机制,做到权责明晰,遵约组织生产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违约受处,更好地支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产业良性发展。
同时,要引导帮助菇农成立专职合作组织,建章立制,成为经济民事关系的主体,达到专职合作组织内部生产组织有序,市场经营协调运行,遵章履约获取效益。
小编点评:我国食用菌产业历经30年艰难曲折的过程,有教训也有经验,政府引导产业将逐步 “由被动变为主动”,一大批菇农在生产实践中也掌握了基本技术。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在产业化经营中,涉及基地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农民合作化、利益风险契约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等环节,这些都与产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发展紧密联系。但我们研究不多,认识不足。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探讨上饶生猪**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关注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起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