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国内外合作不成为引进代名词
- 吴奶奶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近很多人在讨论发展新能源车,国内外合作是很好听的名词,但不能变成引进的代名词。国内外上的合作的基础是强强联合,而强弱联合并非合作,而是技术导入,这种合作的结果是扼杀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愿这种变味的合作不会出现。
中国部分领域项目的科研项目很令人担心,这也是花钱不少,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近期看到美国的即将上市的电动车在选用中国天津的新能源电池,而且国内民营企业新能源车在努力与国内电池企业合作,而中国很多大集团的新能源车在选用国外的电池系统,这也是中国国有体制的创新悲哀。科研项目的高调、高成本和变相引进等将导致大集团的新能源车发展更具危险。因此政府考虑的一市场化为标准的定额补贴是好事。
中国发展新能源的目的是有效整合国内产业链,实现利益化,而变味的国内外合作的意义是变向给外国人送钱,这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能源车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的可悲行为。在现有的传统汽车领域的这种中外合作已经被很多人唾弃,而新能源车又出现这样的声音让人似乎看不到中国新能源车的美好前景。
小编点评:新能源车的国内外合作不要成为引进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别人开店你** 中科亮彩数码灯箱 下一篇:中国难以成为国内外乘用车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