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要改本如何提高成本质量
- 刘小姐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服装“单件流”又叫单元同步流,是把人员、工序与设备有机组合,每个生产单元以小的数量(理想是一件)为单位进行生产和传递,前后工序间无停滞的生产方式。通过对缝制生产线进行“单件流”改造,实现平衡生产,降低了质量成本,可使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是长期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缝制工序是瓶颈工序,也是决定服装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工序。缝制生产线的平衡是服装生产研究的关键内容。笔者以某衬衫生产企业作为对象,通过对其缝制生产线进行“单件流”改造,实现平衡生产,降低了质量成本,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精益生产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欧美企业纷纷采用。“精”表示精良、精细、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单件流”生产是上世纪70年代在准时制(JIT)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由日本企业先提出来的,是对传统生产观念的根本改变。服装“单件流”作业系统是精益生产理论在服装作业中的运用。
单件流的实质是以不断减少资源浪费为目的,把生产过程中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工序或动作尽可能的减少,将生产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提升。
和“单件流”相反的就是“捆包式”的传统服装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将服装的制作分解成若干道工序,然后每一个工序由一个或多个工人来完成,即每名员工均持有一定数量的半成品,待其全部完成后,通过收发员再传递到下一工序。这做法的好处是个人效率高,但缺点却是整体效率低。员工持有半成品数量越大,半成品在流程之间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工序之间越容易出现闲置时间。
编辑点评:企业原有的生产班组中的人员和设备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员工的能力,对人员和工序的搭配做了有机调整,使流水线上的员工承担的工序数量和难度虽然不同,但所需生产时间相同,产品在生产线上以相同的节拍平稳流动,以实现平衡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目的。改造前后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均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解析品牌CEO的历史传承观 下一篇:黑白伊人国内服装品牌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