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供方体改是一个体系
- 杨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泳麒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世亿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苗馨月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无论从医疗供方体制改革的目的——建立与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多元的、多层次的、效果的供方体系,还是从改革应坚持的统筹兼顾、逐步推进的工作要求来看,推进医疗供方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都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前段时间有官员称,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参照国企改革,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结果仍然是公立医院。但是现在,我们要改革的是医疗供方体制,是一个体系。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公立医院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将改革后的医疗供方体制全部变成私利或者其他所有制医疗机构,这是医疗卫生体制的规律。国内外各国即便是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供方体制亦如此。
其一,一个体系的改革,在于改革整个体系的构架,以及组成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的比重。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供方体系的问题,是这个体系的大部分资源都姓“公”。这一点,尽管受到普遍非议,并认为是造成供给不足、效率低下制度性的障碍,但当前的改革思维,并不是对这一体系的结构进行改革,仍然强调政府为主,市场为辅。依此思路,改革之后的公立医院所占卫生资源,还必将是医疗供方体系的大部分,医疗供方体系的构架不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公立医院的改革必然也就不能参照国企改革模式了。
其二,调整整个体系的构架。
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增量,即通过改革医疗供方管理体制,积很鼓励社会资源进入,以通过扩大社会资源办医比例,从结构比上减少公立医疗机构的比例。另一个是做存量调整,通过公立医院改革,以改制的方式,增加其他经济形式的比例。
从当前我国医疗供方的总量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实情出发,以上两种方法都应当采用。但在目前的改革步骤中,重点是在第二种办法,对种办法几乎没有任何措施。
第二种改革办法是对现有利益结构的调整,势必伤及许多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利益,如果要想在改革中不让大多数机构和人员的利益受损,就必须增加政府投入,但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据相关专职人士估计,仅取消药品少差率一项,每年就要补助1700亿元。这还不包括医务人员从药品中获得的各种现行和隐性腰包不瘦,不包括医疗机构从、医用材料中获得的利差。
2004~2008年,居民腰包不瘦增长了一倍,城乡参保人数接近全民,而同期执业医师数只增加了9%,床位数增加了23%。这还不包括在2004年以前已经形成的差距。
小编点评:前几年政府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并没有促进医疗资源——医生数量的有效增长。
(责任编辑:阿星)
上一篇:我国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的改革 下一篇:乔丹美语打造英语教育涨腰包不瘦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