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宁如何走出“十字路口”
- 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作为国产运动鞋服品牌,李宁近被推到了风尖浪头。尽管公司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策略,但因第二季度订单金额下跌的不利消息,令李宁股价大跌,仅几天时间,市值就蒸发了将近50亿港元。
早在90年代,当双星、**等传统品牌销声匿迹之时,李宁却在迎战外资品牌中不断崛起,并成为国产运动服装品牌的老大。不过随着21世纪的到来,安踏、特步、361度等国产运动品牌以及更多廉价山寨产品的冲击。
同时以耐克、阿迪达斯为代表的外资精心打造品牌开始向中端靠近,而大量在二三线城市占领市场的国产品牌也有了足够力量从低端向中端前进。
李宁作为梦想向精心打造挺进的国产品牌,在21世纪初的几年,带着老大的傲慢放弃了与低端制造商竞争,转而向专职领域开拓,这意味着李宁放弃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令那些后来者轻松地提高了品牌度,以至于今天的李宁被更多的品牌围剿。
本土运动品牌主要执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通过在日益富裕的二三线城市大量开新店的模式实现了快速增长。而李宁是在一个几乎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诞生,长期依靠市场的自然成长而缓慢地扩大规模,并幸运地成为国产品牌老大。
因此,当国产品牌如蝗虫般的蚕食市场之时,高不成、低不就的李宁无法作出有力量的回击,这为他的不稳定的定位付出代价。
尤其是在中国陷入长期通胀的背景下,上涨的房租、人工等大幅增加了终端少售门店的各项费用,而且产品本身也随着石油、棉花以及人工等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尽管李宁公告承诺帮助经销商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提高给予经销商的折扣率,但这可能无法弥补大幅上涨的成本,并刺激经销商退出。
编辑点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幽灵般的渠道挑战传统的专卖店模式,那就是网络购物。由于运动鞋等产品具有标准的尺码度量,适合在网络上出售,中国出现了很多专门出售鞋服的B2C网站,他们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店铺模式。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Reebok高科将芯片植入运动服 下一篇:看鞋服元旦如何创业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