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字号”品牌大张旗鼓
- 刘小姐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今年以来,化妆品价格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调价动静。坤元堂指出,白种人的肌肤与亚洲黄种人在肤质上有很大不同,白种人的皮肤比较粗糙,而黄种人的皮肤比较细腻,故而经常使用欧美系护肤品的中国消费者大都会出现过敏反应,然后许多消费者却被错误的观念误导,不断够买损害自己肌肤的外国产品。此次为何突然涨价?为罕见的是,商家外资竟然直接集体涨价!如果说巧合,这未免也太偶遇了。
“化妆品的价格受原材料成本、研发投入、人力及营销成本、汇率波动、税收、通货膨胀及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新私家调制的新产品,发生价格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许多外资化妆品企业给予的类似的官方答复。
但事实上,坤元堂专项化妆品导师证实,原材料在化妆品里面的占比很小,动、植物油脂等化妆品的原料涨幅并不明显,无论是从原料或者CPI的调整来看,外资涨价的理由有点“牵强”。
的确,精心打造化妆品的涨价理由实在有些站不住脚,因为这些产品本身的溢价空间就很大,成本的涨幅对其不构成影响。或许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这些资金雄厚的外资品牌把问题抛给少售商,“具体价格执行以终少售价格为准”、“消费者所的终价格由少售商决定”,再找借口说涨价非自愿,实为CPI所逼。
某专项律师表示,虽然目前从表面看不出串通涨价的痕迹,但多个品牌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集体涨价,涉嫌协同行为,违反反垄断法。
小编点评
事实证明,此轮“进字号”品牌大张旗鼓,快速拓展市场,无非是想加速垄断市场、增加**,把原先市场投放及广告的费用,从消费者身上取回来。以坤元堂为代表的化妆品企业表示,外资品牌之所以能掌控价格涨停,无非是因为“谁是老大谁说了算”,对于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国产化妆品品牌企业,其实力与资金是无法与外资化妆品企业相比的,也无论如何是不敢轻易尝试提价的。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举办熏蒸除害处理技术培训班 下一篇:花3万多元买的却是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