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进军制造业引发造车思考
- 张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近,有关“庞大”要进军汽车制造业的消息一出,一下子就引起来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在于一个有钱的经销集团涉及到汽车生产制造;还在于过去的“澳柯玛”、“春兰”等高开低走的涉足车制造现象,是否将会被重新演绎的问题,这都是需要用现实来证明的。而这一次庞大要进军制造业,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参与与否、而是在于进入制造业能给现在的汽车市场带来什么?这才是行业需要了解的问题。
在前些年,许多“外行”企业也曾看重车制造这块风水宝地从而高调进入。像的“春兰”企业、“澳柯玛”空调是进了又出,甚至“五粮”酒业也曾要跃跃欲试……,似乎大家都在受李书福先生“造车不就是那么一回事,都是四个轮子上驮着沙发……”的影响,以为任何经营的理念在车制造上都能成。然而,“澳柯玛”造了一段低端车之后不能不黯然收场,甚至还染上了一大堆官司……;而“春兰”在卡车领域,还是苦苦支撑了十来年,还是以退出告终。而这次“庞大”也要进入汽车制造业,虽然是进入方式不同于其它,但能否重蹈上述企业覆辙,也有着不小的疑问。
这是因为,随着造车格局的变化,仅有参与意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竞争基础上的制造能力以及打造国内外化产品的技术水平等硬件条件,同时也需要应对转型期以及国内外化竞争的软件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庞大”这样一个叫得响的经销集团,要想很好的进入到制造领域,既要面对无形提升的制造门槛、同时也需考验巨大的“前店后厂”模式是否胜算大。所以,这已经不是“庞大”经销集团能不能顺利挤身制造业的问题、而是进来后能否适应市场的问题。
小编点评:庞大进军制造业引发造车新门槛思考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并非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 下一篇:无形提升对新进入企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