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青蛤、泥螺混养技术要点
- 梁泳麒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世亿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苗馨月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滩涂青蛤、泥螺混养技术要点如下
1、滩涂条件: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cm,网目1.8-2.0cm,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粒/kg~800粒/kg,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kg/亩(约2.8万粒/亩~3.2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支持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公斤3000粒左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滩涂上。
4、**管理: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抽样测定: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即可达到每公斤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小编点评:掌握好以上的几个方面哦,让你滩涂青蛤、泥螺混养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重庆红汤火锅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餐饮供应 探索销售渠道新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