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 朱先生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月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水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就在几个月前,在苏州大学大三学生姚骁的印象里,农民工的形象还是“扛着蛇皮袋,衣衫褴褛,眼神迷茫”。
现在,他开始重新认识当今的农民工:他们拖着行李箱进城,自我意识很强,跟他们的前辈相比,“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水平高,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却有所降低”,他们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
新的农民工形象是姚骁经过前几个月的调研后“修正”的。“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就业技能和心理预期都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从这个意义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就应当比老一代农民工有更优越的生活状况和更强烈的权益诉求,他们期望自己的归宿是产业工人,是市民,而不是农民。”从2010年暑期开始,姚骁与苏州大学的二十几名同学一起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调研,通过对648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和一对一的访谈,他们对自己的这些同龄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仅仅在苏州,就在同一时间,南京、无锡、常州等13个江苏省的省辖市,都活跃着由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调研内容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入,并终形成总计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新农民,新市民?》。
500多名大学生完成6000多个样本的调研“这次调研有6000多个样本,国内省级层面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中,很少有如此大的样本量。”南京林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孟祥远认为,调研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样本的选择及其规模,另一方面在于,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一对一深度访谈了200多个个案,定量调研与定性调研相结合,支持了调研的质量。
据团江苏省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2010年暑期,团省委在全省发动了19所高校,组建了19支重点团队,动员500余名大学生,面对面访谈6000多名农民工,对全省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权益需求状况进行社会调查。
2010年7月14日,团江苏省委举办专题培训并启动该项工作。19支重调研点团队的成员主要由社会学及相关专职的大学生组成,每个团队20~30人,配备1名专职指导老师、1名高校团干部。团省委会同有关导师,研究设计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和《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调查问卷》,根据江苏省农民工分布情况,确定了19支团队的调查样本量。
2010年暑期结束后,500多名大学生完成了对4746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并通过访谈1278名一代、二代农民工,了解他们未成年子女情况。调研报告用翔实的数据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居住条件与住房消费水平、经济腰包不瘦与生活支出、劳动保护、社会保护政策、身份歧视、社会参与程度、心理疏导、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次活动的特点是调查员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同时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访谈。”团江苏省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各团队利用暑期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抽样访谈和个案深度访谈,团队成员通过鲜活的案例故事,讲述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经历,形成了一部“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深度访谈录”。
“通过整理发现,他们的遭遇主要集中在非法用工、工伤事故、人身伤害或歧视、欠薪失业、就医困难、入学困难、上访、迁徙困难、违法犯罪等方面,访谈是半开放式的,主要围绕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相关部门作为、社会组织作用及其他观点等10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有效案例共220份。”团江苏省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
小编点评:通过这次调研,参与者普遍感到,从新农民到新市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要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实现客观上的融入外,还需要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从主观上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天天美食教你如何做手撕泡菜 下一篇:吃鸳鸯火锅让你拥有童颜紧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