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崛起新农村
- 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加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总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晓鹏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姬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海静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海静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皓宇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走进新宁县黄龙镇三星村,一座座独居江南特色的农家院落掩映在一年到头常绿的橙林之中,碧透的夫夷江缓缓穿过墨绿的柳林,让村子充满了灵气和秀气。
在全省农民生态广场上,清新的空气让晨练的村民更加精神抖擞。村后,遍布满山满坡的2000亩连片脐橙不仅吸引了四方客商,更让这个小山村的800村民过上了富足而安宁的生活。
“美丽新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三星村只是新宁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白沙镇石湾村,崀山镇石田村、联合村、黄背村、盆溪村,金石镇夫夷村,飞仙桥乡岩口冲村,高桥镇老渡村,回龙寺镇杨桥村……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已经崛起!
2005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犹如战斗的冲锋号角,在新宁这方热土上迅速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滚滚浪潮。
一年年精耕细作,一年年春华秋实。如今,新宁大地一如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田野正香,家园正美。
特色产业支撑农村经济
三星村村民陈莲芳乐滋滋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家里种植脐橙8亩,2010年脐橙产量达5万斤,每斤1.6元,年收入8万元,比起五年前翻了好几个跟斗!
“十一五”期间,新宁县委、县政府立足“产业兴农”,从生产投入多元化、产业布局区域化、支柱产业品牌化、劳务经济知识化入手,以企业带动农业基地建设,力争种植业建板块、喂养业建小区、加工业建园区,培植壮大农业支柱、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规模种田,越种越甜。”2007年,万塘乡赤塔村党支部书记姚述东利用土地流转政策,率先种植160亩水稻,亩均增收30**。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规模种植的队伍。2009年,回龙寺镇低坪村党支部书记姜积忠带领6位村民承租土地108亩建起25个大棚发展蔬菜种植,每个大棚年**1.5万元以上。
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拳头产品、户有涨收入门路。飞仙桥乡岩口冲村通过不断新扩脐橙种植面积,全村种植脐橙1700余亩,人均面积3.7亩,成为该县人均种植面积多的村,并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该村被门定为“脐橙绿色食品基地”。2010年,全村脐橙总产量达750万斤,平均亩产4500余斤,产值675万元,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600**一跃为现在的1200**,成为“产业强、村民富”的典型。
新宁县通过科学布局,把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建成了黄金、麻林、靖位的万亩延季果蔬和30万亩竹木产业,水庙、崀山、黄龙、清江桥等乡镇的30万亩百里好高产桔橙产业,高桥、丰田、巡田、一渡水等乡镇的10万亩烤烟产业,马头桥、回龙寺等乡镇的50万头畜牧喂养业,崀山、高桥、安山的10万亩药材产业,东岭、万峰、紫云山、谢家岭等林场的200万亩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林区等优势产业区,已形成了“南橙、北烟、东林、西药”的良好发展格局,构筑了粮食、脐橙、畜牧、竹木、药材、烤烟、双孢菇、蔬菜八大支柱产业。基本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解决了传统农业散、小、粗的弊病,为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回龙寺镇杨桥村在巩固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新扩露天蔬菜种植面积百余亩,积很引导村民发展生猪喂养,开发生产梅花鹿口服液、保健酒等系列产品,已基本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巡田乡腊园村不断做大做强烤烟产业,建成一个集中连片的千亩好现代烟叶生产基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马头桥乡石洞村计划投资700万元,新建一个集养猪、养鱼、沼气为一体的生态种猪喂养场。
依托支柱产业的壮大,规模化种、养、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五年来,新宁发展起了投资500万元以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6个,培育了家家红公司、创兴木业、满师傅公司、海盛食品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7亿元,年均增长22.5%;发展省、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8家,“家家红”、“创兴纤维板”获省级产品称号,“满师傅”被评为湖南省商标,实现了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以上的企业带动。
新宁在推进“旅游立县”战略的同时,乘势发展新农村休闲农业。石田、联合、黄背等村积很发展旅游观光型农业,新办“农家乐”20余家,新建500亩以上的茶叶、杨梅、金银花基地各一个,人们在这里认种作物,体验采摘的乐趣;盆溪村按照“猪-沼-果”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千亩脐橙基地和万头养猪场各一个,绿了山头,美了村庄,乐了游人,富了口袋。目前该县已有成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企业12家,资产总额2220万元,直接从业人员380余人,年接待休闲旅游者逾6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720万元。围绕休闲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基地1万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3600万元。
生态家园扮靓美丽新村
“昔日出门靠步行,如今汽车进家门;过去吃的天落水,现在全用自来水……”人们广泛流传的几句话,述说着新宁新农村的今昔变迁。
这五年,新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村容村貌改观、生态生计改善、民风民俗改进。“依山傍水、林荫环绕、庭院林立、花草繁茂”的特色新农村正初现雏形。
2006年,新宁县启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1个,启动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4个。五年来,新宁新建民房1018座,改造旧民居4232座,改厨改厕6657处,建沼气池6136口,新修花坛5304个,栽种绿化苗木10万多株,切实改变了该县农村“脏乱差”的形象。石湾村95%的民居改造完成,绿化通村公路2公里;三星、石湾、麻田、老渡、农科、永安等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石田、联合、老渡、盆溪、黄背、江口桥等村加大民居改造力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岩口冲村、八角村、石螺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靖位村被誉为“大山深处的小南京”。
青山裹村舍,绿水绕农家。如今的新宁农村,可谓是“一村一画,一户一景”,煮饭不烧柴,喝水不用挑,住房砖瓦盖,村庄靓起来,房前屋后树成荫,庭内户外花飘香。三星村、石湾村、杨桥村等成为全省建设整洁新农村的典型。
2008年,新宁县委、县政府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结合镇村同治,积很打造了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受益更多的崀山新农村示范片。该示范片包括石田、联合2个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村”和崀笏、茶亭、盆溪、窑市、黄背等5个崀山核心景区村,是新宁结合崀山申遗打造的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
“好美的一幅画!”2009年9月23日,国内外遗产保护联盟导师组抵达崀山考察。当导师们来到崀山镇石田村,望着刘家湾那翠绿的青山、静谧的田园、古朴的民居、整洁的村容时,不由得伸出大拇指,欣喜称赞。
小编点评:2010年,新宁又启动黄龙—白沙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该示范片包括白沙镇2个村和黄龙镇5个村,将有11000多人受益。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水江南”八里店南正式安家 下一篇:15家水产**企业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