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如何提高创收水平
- 李诗函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月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奶业过去的一年是不平静的,在“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下,2009年上半年是奶农、加工企业都经历的艰难的日子,从7月中下旬开始,持续走低的生鲜乳价格开始止跌反弹。
目前是“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奶业的时期。就在这大好形势下,部分奶农仍在计算何时退出奶牛**业,究其原因是奶业当前面临的诸多情况让他们无所适从,萌生退意。从笔者调查看,萌生退意的人主要分两类,类是因目前仍然亏损或创收太少,第二类是因创收没有达到期望值。
对于仍然亏损或创收太少的原因,笔者认为大体有如下几点。一是牛群结构不合理。牛群结构合理与否是能否保持创收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成母牛与后备牛的比例失调,成母牛比例低于50%,产奶牛低于40%。二是**技术水平需要提高。举例来说,大多数奶农牛群头年单产在5000千克左右,饲养多少年没有什么提高。三是配种技术有问题,年产奶量5000千克的牛胎间距410天以上,繁殖疾病长期困扰牛群。四是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周而复始地干扰。
创收没有达到期望值的原因就比较复杂。此类人多为进入奶业时间不长,多是从别的行业转入,没有进入之前认为奶业是个行业,进入后发现,腰包不瘦远没有想象的那样高;还有部分人养奶牛时间虽比较长,但因经历了2007年末、2008年初的高价奶时代,对此念念不忘,总认为还应有那样的腰包不瘦,这类人要退出情有可原。
笔者在奶业的管理岗位工作了20多年,个人认为,奶牛**业基本是一个投入较大、创收一般的行业。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科学管理及充裕的资金,要想创收较高是困难的。
所谓吃苦耐劳是指:奶牛**业是一个靠人精细管理的行业。进入这个行业,就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天气好坏,没有了个人爱好,要一心扑在奶牛上。当然,你如找到了一个能做到上述几点的职业经理人,你也可以有一个正常人的一切。
所谓科学管理是指:要会科学饲养管理。这其中包括:
突出优良品种,建立合理牛群结构,向好、结构要效益。一般来说,家畜的生产力3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管理,还有30%~20%取决于环境。奶业市场经过“婴幼儿奶粉事件”,那种见奶牛就买,见母牛就留的奶牛群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单产水平低,真正属于优良奶牛品种的不足三分之一,平均每头成年奶牛年产奶量徘徊在5000千克停滞不前,这样产奶水平不足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存。要提高牛群的生产水平,就要加大奶牛选育、选留,要充分利用好冻精项目的机遇,根据自己牛群的情况,纠偏补低,为今后的效果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提高当前的效益,经受市场的冲击,就要加大淘汰力度,建立合理的牛群结构。淘汰率要不低于15%~20%,成母牛与后备牛的比例要在6∶4或者7∶3的水平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腰包不瘦和支出的平衡并有所盈余,才能支持有所积累。
用新思想指导饲养实践。采用丰富饲养的技术。丰富不仅包括种类的丰富,还包括时间的丰富,要做到每天24小时内都备有充分的提供给奶牛自由采食。支持了奶牛的丰富饲养,牛奶的产量就会有提高,牛奶成本就会有降低。现行的每日三次上槽,不符合奶牛的采食规律,造成奶牛的日粮干物质摄取量明显低于高明。如美国的牧场均采用丰富饲养的方法,每日投放全混合日粮6次,奶牛采食时间每天高达11小时~12小时。
采用全混合日粮(TMR)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所谓全混合日粮(TMR),是指根据不同*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战略,按照营养导师提供的私家调制,用的搅拌机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等成分进行科学地混合,供奶牛自由采食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
目前大部分奶牛场、奶牛小区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是舍饲拴系、定时上槽、管道式挤奶的个别饲养法。这种方式不利于许多高明的饲养管理技术的采用,不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奶牛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上高明奶牛均采用群饲法、散放饲养、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等新的奶牛饲养工艺、技术与设备。TMR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奶牛群,使之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的营养,达到使后备牛有的瘤胃发育、的生长速度、的体高生长,使成母牛有的产量、的繁殖率和的腰包不瘦。
TMR饲养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控制精料粗料的营养水平和比例,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有效地防止牛的挑食;可有效地防止消化系统机能紊乱,减少了一些疾病(如瘤胃积食、真胃移位、酮血症、乳热、瘤*中毒、食欲不良及营养应激等)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当地尚未利用的资源,从而配制相应的成本日粮;使过去饲喂不同阶段、不同产奶量奶牛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使饲喂管理省工省时,便于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也减少了饲喂过程中的饲草浪费,提高了规模效益及劳动生产率。
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借助外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国内外上通常用DHI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奶牛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是对个体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完整的牛奶记录体系。对于农户而言,DHI测试每月一次,统一采集每头泌乳牛牛奶样,进行奶产量记录、乳成分分析以及体细胞计数等,通过DHI测试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作为改进饲养管理工作的依据。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奶牛在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各方面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效果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而这些文件是由测定方提供的,奶农只需要读懂这一报告,并按照建议调整自己的工作即可。国内外上奶牛业发达如加拿大、美国等都已普及此项技术,DHI已成为国内外奶业发展的方向。
重养、重防疫、轻,从降低费用上要**。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养好牛出效益,只产生费用。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奶农养奶牛的药费、费用(含防疫费)折合到每一天要在0.8元~1.2元的水平,管理的场(小区)每头牛每天可以控制在0.1元~0.3元的水平。仅此一项相当于多产许多奶的腰包不瘦,这还没有计算因减少发病不少产奶的效益。把在治病上下功夫改在“科学饲养”奶牛上下足功夫,在预防疾病方面做足文章,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牛效益是广大奶农要认真做足的功课。
所谓充裕的资金是指:要算账,要合理分配现有的资金。一是在目前状态下资金可以维持多长时间,也就是还有多少资金可供使用;二是目前每天的盈亏情况,即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三是要对所养的每头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重要的有产奶量、产奶阶段和怀孕情况。这样就可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腰包不瘦支出的变化。通过牛群结构调整,卖出部分低产和后备牛后能维持创收。养奶牛忌一次将所有资金用尽,等待下次结算奶款养牛。由于乳制品加工企业自身也有很大风险,一旦不能按时付款,对于奶农来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小编点评:2010年影响奶业的因素很多,如财政对奶业支持的力度、乳制品销售能否摆脱低价竞争等等。但奶业在经历一场灾难之后正在崛起。各级政府给予奶业的关注是空前的,政策的支持力度很过以往任何时期,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恢复很出大家的预期,可以说奶业已经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起跑点上,奶业是大有希望的。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乱劈柴火锅 重庆韵味美食 下一篇:火锅加盟应如何管理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