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59种**冒充药品
- 黄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学超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国华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森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哥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罗司马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艳君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艳君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心丑人丑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邓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公布了一批标示保健用品冒充药品信息的情况,其中涉及深圳、广州、香港、河南等地生产的59种产品,深圳有4家企业生产相关产品,分别为深圳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跌打镇痛膏、通络祛痛膏,深圳谊和堂医药**有限公司的宝宝一贴灵、小儿咳嗝贴、小儿*贴,深圳伊美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蚂蚁生产的治骨痛舒宁帖,深圳盛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眼保姆、白医消、近视灵、润洁滴眼露。
市内几家大小药店看到,大部分药店根据药品的类别分柜台销售,多把非和**分开。但有的药店没有把“健”字号和“准”字号药品按照**和非分开销售,非品柜台上仍然有同名字的“健”字号产品和“准”字号药品混合在一起。
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企业常常将一些不具药品审批条件的产品改为走、保健用品路线,获得“健”字号批件后,却在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标示预防、**人体疾病效果的文字,或直接标示所用成分、作用、适应症或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狡猾地披上“药衣”,蒙骗消费者。
小编点评:市场上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花样层出不穷,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健”字号外衣伪装,以所谓中药类膏药贴为主,采用标示组方、表述保健效果的方式进行包装,主要集中在骨病、*病和*等领域;二是以“消”字号出现,多为外用擦剂、洗剂、栓剂等;三是以“食”字号身份混迹市场,这类产品多为中药类、滋补类、维生素类产品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产品名称、成分、适应范围与药品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批准文号为“食准字”。
(责任编辑:阿星)
上一篇:冬季常喝水就可以治八种病 下一篇:积很举报投诉 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