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削弱国内服装品牌
- 张嘻嘻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正如前所说,只要提到某类女装,人们总能说得出几个区域性品牌。如今这一现象似乎在渐渐消失,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品牌女装纷纷入驻核心商城;国内许多品牌提升品位、档次;中小企业倾力打造、加速跻身品牌行业;以往出众性区域品牌着力延伸、分散市场注意力;有些国内品牌“傍”因此不易认读。正是这五大因素,削弱淡化了国内品牌特性。
因此,要想寻找很具代表性可与国内外女装品牌抗衡的中国本土品牌,一时就显得比较渺茫了。
三多之三:向往精心打造多
只要对服装行业稍有了解,就可发现业界有一种攀高的风气,特别是女装企业:言必国内外,动则核心。
殊不知,如此钟情精心打造产品,却忽略了一个常识:商品为谁生产、为谁提供穿着?大家群起而上,都来提升品位、走精心打造路线,这样现实吗?
要知道,在当前市场不规范也不成熟的条件下,任何决策上的偏颇,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光有做精心打造的热情不行,它代替不了市场竞争。就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若等到市场完善后,还是凭热情而为的话,那么,企业蒙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三少之一:个性女装少
据了解,不少消费者买不到适合自己的女装。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上了年纪、体型偏胖者,这部分人群也占据了大部分消费市场,她们也是真正的需要者。但当她们有所需求求助于服装卖场时,却往往不如人愿。
出现这种现象与女装企业的年龄设定关系很大:企业大多定位于20—40岁,50岁以上的服装很少,以致出现市场空缺,所以很多时候她们只好穿40岁左右的服装,虽美名曰:显得年轻,但毕竟人过50,又有多少人能穿出这个年龄段的特有气质?况且心态与年龄、体型,毕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只讲心态,不讲年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属于精神层面;其实,心态还是因年龄而生的,这是客观存在。加之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大大增加,这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为这个庞大的群体设计个性化生产她们所需要的个性化服装,是企业的重大职责,也是弥补市场空缺的必经之路。
三少之二:设计主导少
任何企业都需要重视产品的设计,因为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可事实上,就女装企业而言,离这个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常说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但是,不少企业对这一点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更没有视设计师为核心人物,从而使很多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受影响,阻碍了业务能力的发挥。
在女装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些非常有才华的服装设计师,并不活跃于企业,而是热衷于精心打造的策划和包装,重在做形象。这些设计师的影响很大,能力很强,如果能够发挥设计主导性,其实际意义将不可估量。
三少之三:商家品牌少
作为主要流通领域的百货商场,由于历史原因,很少有自有品牌,仅在招商、经营上下功夫。作为经销商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把适合商场定位的产品引入,以求得稳定的营业额,提升业绩。至于如何去发展品牌,创建,那似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商家作为销售主渠道,缺乏对市场营销的引导作用,并无主导商品推向市场。在此情况下,商场的作用就类似于房产商,向供货方出租柜台,按月收取租金,或督促入驻者支持业绩,否则,不是另换他人,就是补足核定的营业额,这是商场的无奈,也是中国女装业缺乏自有品牌的无奈。
编辑点评:长此以往,服装商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这难免使服装销售大打折扣,对于拉动市场消费影响力也很巨大,更别提与国内外品牌女装一拼长短了。因此,服装商场的作用,将有待于进一步研讨。特别是国内外女装品牌的抢滩入驻已成为现实,并大有强化之势,如何打造自有品牌并增强其竞争力,这是本土女装企业所不能忽视的。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中国女装品牌“三多三少”差距论 下一篇:中国女装VS国内外 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