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上规模 农民收入多
- 徐飞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飞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文杰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文杰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海军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峰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邓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芙蓉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诗琪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诗琪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树佑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篮子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自2009年以来,北海市响应自治区农业厅关于“把北海打造成广西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号召,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按照市委“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的思路,以发展农业、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中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动力,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打响品牌,实现了示范创建“两年明显见成效”的目标,全市农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亮点更亮、效益更好、农民更富。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2.48亿元,比增4.36%;农民人均纯收入5426.2元,比增12.22%。
服务企业 推动产业化发展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培育,着力做大做强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北海市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对北海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制定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计划,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行了行业实力品牌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积很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强化扶持,重点加大对加工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力度,加快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有效延长产业链,大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去年,全市在巩固水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增创了果蔬加工、粮油加工、木薯加工等产业优势,尤其是水果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42家,其中销售收入很5亿元企业3家、很亿元企业9 家,涵盖种植、**、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5大领域。其中,以种植为主的有利添公司、佳永公司、怡林公司、丰岛公司等,以**为主的有凤翔公司、建邦公司等;以加工为主的有果香园公司、中粮公司、恒兴公司、正五公司等;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有钦国公司、喷施宝公司等;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有田野公司、金品公司、金海湾公司等。企业对产业化的支撑力、带动力、贡献力不断提升,对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0%。
大抓效果设施农业 推动设施化发展
要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弱质低效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效果设施农业,加快粗放型“吃饭”农业向集约型市场农业转变。近两年来,北海市结合创建(合浦)现代农业示范区,把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作为特色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了效果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采取了财政支持、信贷扶持、招商引资、发挥农户主体作用等办法,目前全市已投入效果设施农业资金3.25亿元。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福成镇宁海村、古城村、三合口村,平阳镇平阳村、东星村,石康镇大庄江村、红碑城村等建成了20多个效果设施农业基地,辐射带动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11.5万亩,取得了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增产、增效、、增收的显著效果。普通大棚每亩投入8000—1300**,年产值普遍很过3万元,高的可达4万元以上,纯收入2万元以上。银海区宁海八一村通过发展效果设施农业富民强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很过1.2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3倍,创造了村级农民增收的水平。北海市效果设施农业走出了一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效果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路子,大大提升了特色现代农业的水平和档次,被自治区农业厅授予“效果设施农业示范推广突出贡献奖”。
优化农业结构 推动规模化发展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要效益。近年来,北海市大力发展120万亩以南流江流域为重点的好高产粮食、56万亩以合灵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的好效果蔬菜、22万亩以合山公路两侧乡镇为重点的高产高油花生、38万亩以工业制糖加工原料为重点的高产高糖甘蔗、30万亩以生物能源原料为重点的高产高淀木薯、25万亩以亚热带特色水果为重点的名优品牌水果、5万亩以园林绿化和出口创汇为重点的尊贵外向花卉、以常乐和石湾等镇为重点的特色蚕桑、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并已建成了合浦县九坡很级稻、东江冬春豆角、海城区涠洲旺山岛香蕉、银海区宁海大棚果蔬、铁山港区秋风塘西甜瓜等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0个。
小编点评:通过集成推广高明配套技术,示范基地在质量、规模、农民增收上凸显了辐射带动效应。如合浦县九坡很级稻基地示范面积1000亩,年亩产好稻谷1000公斤(早稻510公斤、晚稻49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节本增收10**以上,带动全市种植很级稻20.18万亩,亩增收12**以上。东江冬春豆角基地带动石湾镇种植豆角2万多亩,在无公害品牌上下功夫,去年将产品成功打入上海世博会,每公斤收购价3—7元,仅此一项实现菜农人均增收180**。同时,我市充分发挥秋冬农业优势,去年完成秋冬种面积比自治区下达任务增加12.14万亩,达到78.14万亩,农民人均秋冬种增收16**以上。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顺德传统水产**转型 下一篇:丹东提速升位鼓了农民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