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背后存不稳定因素
- 畜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崔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坤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阿梅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胡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楚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瑞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知全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何永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金超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中国本土的日化品牌成名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以洗衣粉为例,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洗衣粉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受到政府的控制,其少售价格的变化需经政府同意方可更改。
但这些的诞生是与市场大环境密不可分的。当时的产品不像现在丰富,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品种十分少,再加上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性消费,这些日化品牌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完成了这一平稳过渡。
如生产普通洗衣粉的国营企业——原上海合成洗涤剂厂(现为白猫集团),就被定义为创造社会效益、满足市民需要和反映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努力程度的微利企业。其它一些定点合成洗涤剂生产厂都多多少少有着这样的特性。也正因为如此,在政府的整体调配下,消费者接受这些产品是属于被动的,使用习惯也是在这时形成的。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产品流通放开,这些品牌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大卖。
如白猫,计划经济时被作为调配的重要产品,所以在华南地区深入人心,这也是在几经日化浪潮后,它依旧能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同时,正因为只是政府很少数物价变动指数的取样企业之一,白猫的“政府”色彩,让它在参与市场竞争屡屡感受到资金的捉襟见肘。有名没有钱是大多数日化企业的共同特性。
另外短缺经济以及市场的不成熟,也为日化企业的迅速膨胀提供了若干机会成本。以赫赫有名的活力28为例,该公司作为一个小厂,由于推翻传统很浓缩无泡洗衣粉,并率先在**做广告,结果短短几年,成为日化行业一个脱颖而出的大型集团公司。与此相对照的是,企业的自身发展跟不上企业的市场发展,落后的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二次腾飞,结果由于产品结构单一,当市场大变时,瞬间跌进深渊。
中国日化的诞生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定象征,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表像显现。而且,由于倡导平民化与企业社会化角色的制约,大多数和“价廉”如影相随,结果难以满足消费者在先富起来的心态下追求核心次产品的愿望。这让日化尴尬的和“民牌”划上了等号。
小编点评
日化的风光背后,也有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价格低廉、**较低;渠道简单、产品单一;推广有限、管理贫乏。而这些埋下的祸根就在外资大举进攻时引爆了。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彩妆品继续在化妆品市场销量节节高 下一篇:合资拉开外资公司长袖善舞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