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鞋服商品价格“内外有别”
- 王霸澹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悦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斌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欣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下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女伶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地海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东西在国外卖得很便宜但是在国内却要卖高好几倍。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大包小包购买日用品的内地人。
一件中国制造的“意大利皮衣”,在美国布法罗打折之后只卖70美元,而在国内的商场,同样的皮衣竟能卖到1500元。巨大的差价让广州市社科院国内外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胥东明感到有些惊讶。
胥东明告诉记者,他此前去美国时也曾仔细留意过国内外价格上的差异,发现海外的中国制造比国内便宜的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等耐用消费品领域。
他还举例说,一条Levi’s的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约人民币99-198元)之间,但同一条裤子,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的专卖店至少要卖700元。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33美元(约人民币217元),出口转香港回内地,就要卖到近700元人民币。
相同商品在两国的售价相差两三倍。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汽车、香水、品等商品在国外的售价远比国内低。但如今,为什么连中国制造的普通消费品在出口后也会卖得更便宜?
物流渠道成本高于外销
在胥东明看来,个中原因非常复杂,先是与流通渠道的成本费用有关。国外的渠道流通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大宗采购更具有话语权,少售终端可以给出一个比国内更低的折扣,而且还不亏钱;而国内流通渠道税费太高,且效率低下。
对此,广东一家鞋企负责人也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开始从事内销市场,“但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没想到内销渠道涉及到这么多的费用和成本。
在中国,大型的经销商较少,企业时常要到每家商超去铺货,进入沃尔玛这种集中采购的超市还好,大部分超市是要一个个去谈,其间还有条码费、进场费、上架费、节庆费、信息处理费等,一个品项进入商超就要花费6万-8万元的相关费用。
上述鞋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厂家准备在大商场开专卖店,才发现这是难的问题,高明场费高达30万元,但还不一定能进得去,还要花钱找关系,为此企业的公关费就花了数万元。而进入大商场以后,因为售价较低,厂家还要被迫提价,以配合商场的精心打造定位。
另外,中国的物流成本也很高。这位负责人举例说,从上海到广州,一公斤货物大概0.5元,而从上海海运到美国芝加哥,一公斤货物不过0.8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8.4%,而欧美发达仅占8.99%。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比欧美发达高出40%~50%。
“几乎同样品质的鞋子,我们在国内的价格几乎是国外的1-3倍,中间的渠道成本占了大部分,在海外我们是收益的。但在国内,即便是产品全部卖掉,其销售额还不够租金、工资、运输、管理的费用。”上述鞋企负责人说,无论是流通渠道抑或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税费,无疑都转嫁到终端少售价。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纺织鞋服建设让淮口化茧成蝶 下一篇:春季来临 踏青旅游鞋销量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