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战略需要跨区合作
- 段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在资源整合与产业互补方面,浙江省与黑龙江省的跨区域合作给我国农业发展与资源合理配置做出了榜样。2011年浙江省举办“届现代农业相亲大会” 为农业企业和资本之间搭建平台。黑龙江省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与浙江省的资本优势达成区域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本与资源的有效组合。据了解浙江省有近2000家农业企业,每年对农业投资高达数百亿资金,其中温州市就有500多家企业投资农业,投资额高达200多亿元,由于浙江省内农业资源有限所以很多民间资本寻求向外投资,主要投资两个方面:
一是从育种开始,到种养、产品'>农产品深加工等的农业生产、经营;二是农业服务,从农机、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生产到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以及产品'>农产品物流贸易等。黑龙江省抓住机会把丰富的物产资源与浙江资本优势进行成功对接,形成了战略的协同效应。然而,也有一些省区虽然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政府却认为发展农业经济见效缓慢,因此忽略区域的核心价值而去模仿发达区域的工业模式,大量吸纳发达区域淘汰的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给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根的同时,也给农业战略带来了众多的难题。因此,区域政府的发展定位与跨区域战略合作是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农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政府与政府的对接,湖南省与广东省曾经达成了政府之间的对接,建立了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市场化合作机制,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目前效果不明显;二是生产与销售主体的对接,也就是订单式农业经营模式,该模式虽然被很多农业产区与农业加工企业采用,但没有形成规模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气候;三是资本与土地对接,这种模式的国内开拓者是浙商,并在近两年物价上涨的阶段得到了迅速推广,但由于资本与土地对接的模式缺乏立法与监管机制,导致出现产品'>农产品被恶意炒作,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编点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实现农业跨区域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关键是要抓资源配置和市场互动以及资金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发展,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与监管并行,终实现战略协同效益。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阿斯木·阿巴斯 **育肥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