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餐饮采购背后的潜规则
- 沙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餐厅开门做生意,东西是否“上得了台面”,采购是重要一关。近日,上海市烹饪协会举办了本市餐饮业的采购知识培训班。餐饮采购目前究竟有哪些潜规则?小编走访了粮油、肉类、水产品等。
采购图
机器里一滚,隔年陈米变射阳大米
“在有些小饭店里,你吃的‘江苏射阳大米’,看上去晶莹剔透,吃口却不香纯绵甜,这可能是隔年成米‘变’的。”上海市粮油秘书长赵志伟说的射阳大米是一种好大米,有天然清香味。
“射阳的气候适合水稻生长,但粮源有限,每年射阳大米都供不应求。”水稻不够,小饭店又要采购射阳大米,怎么办?赵志伟点出其中门道:“一些小饭店采购员和米贩串通,米贩去安徽等地采购陈年稻谷,然后在射阳米场的机器里滚一下,经过一番包装,就成了射阳大米。”
“陈米口味比较差,不过价格便宜,每公斤要比射阳大米便宜3角多。”经过偷梁换柱,100公斤大米可以省下30多元。
在饭店吃饭,少不了点心,面粉也是重要一关。“有的馒头,蒸出来特别白,这就要警惕面粉可能添加了增白剂。”赵志伟说,没有添加过增白剂的面粉一般有麦香味,如果有异味、霉味的,不是很过了保质期,就是添加了增白剂。
卖出的泔脚油加工后,又回到饭店
饭店进货,油是大头,有的黑心采购员在油上耍花招牟取**,赵志伟讲了他们的惯用伎俩。
“泔脚油有百害无一利,但有些采购员偏在这种油里捞‘油水’。”赵志伟说,加工泔脚油,通常是一条龙服务。有专人回收泔脚料,送进作坊,然后经过煮料和油水分离,捞出表面的油装桶,搞定后再返销小饭店。“降低成本,捞进回扣,‘两全其美’,采购员何乐而不为?”
“别以为特约经销商那里卖出来的**是好货,有人挂羊头卖狗肉,甚至和采购员沆瀣一气。”赵志伟感叹这些手法太缺德,“有人成为一种品牌食用油的特约经销商后,就开始动歪脑筋了。”作为招牌,他们卖的大多数是品牌油。但品牌油质量好,成本高。为了增加利润,摊薄成本,头脑活络的人想到了“掺水”――引进在外地加工的低价油。这些油质量不如品牌油,但符合卫生标准。经销商将这种外地油装进品牌油的油桶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按品牌油的价钱卖。这些油的出路基本上都是小饭店,“内通外达”的采购员因此干的是“双赢”的活――自己拿回扣,店里省成本。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麦咖啡” 与**一争高下 下一篇:餐企提升服务 抢占外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