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农户如何看清化肥“猫腻”
- 李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当前,正是梅州市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肥料、种子等农资产品进入销售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混入市场的高峰期。作为农业大市,我市的农资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户关心的话题。如何防范假冒伪劣农资,支持农资质量,保护春季农业生产安全?连日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导师,为广大农户支招。
化肥“猫腻”让不少农民吃亏
据市农业局统计,我市目前有农资经营门店近1000家。为支持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市农业局从1月5日开始,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行动至今,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联合质监、等部门共出动898人次,对全市农资经营单位(门店)、农资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如梅江区日前举办了农资经营户培训班,农资经营店主现场签订了《诚信农资经营目标责任书》,承诺“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记者在市农业局、市局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有少数不法农资经营者搞一些“坑农”的不法勾当,较常见的是在复混肥中减少有效含量,以此降低成本,牟取**。现在完全造假的化肥较少,但减少有效含量的则非常普遍,其中没有按照外包装所宣传的有效含量生产的化肥所占比例较高。丰厚的腰包不瘦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农资经营中的违法行为花样百出。如大量伪劣化肥有意误导农民,只标英文,不写中文,或把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全部加起来作为总养分,欺骗消费者。还有的标称“”、国外制造等,实际是在手工作坊生产包装而成。由于生产成本相对低,很多生产假冒伪劣农资的厂家采取可以欠账等手法,“让利”给经销户,吸引贪图便宜的农民上当。
教你三招防范假冒伪劣农资
怎样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农资呢?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朱志坚提出了3条建议:
一是要到证照齐全、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合法农资经营单位购买农资。要看该经营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什么,购买种子时还要看该经营单位是否有种子经营许可证。在我市有一些持有个体户营业执照的农资门店,这些门店只能经营肥料,没有经营资格,所以购买时不要到这些门店购买。另外,也不要购买农资流动经销商贩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追偿。
二是要认真查看产品的包装标识是否合法。查看产品的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证号、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合法有效。在我市,进口种子较多,购买进口种子时还要看种子的进口商、种子进出口贸易许可证和进出口文号是否合法有效。
三是要索取并保留好票据和包装袋。要向经营者索要销售**,妥善保存好产品包装物、标签等,以备出现质量等问题时作为索赔依据。近年来,我市很多菜农直接购买种苗。菜农购买种苗时也要索取发票和原种子包装袋,或者在购种苗合同上注明原种子包装袋上应该注明的内容,出现质量问题时才有据可查。
如果不小心买到了假冒伪劣农资,造成损失,又该怎么办呢?朱志坚介绍,农民朋友一旦买到假冒伪劣农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维护权益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要留好证据。购买农资以后,要保存好包装袋、发票、样品等。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在索赔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二要鉴定损失。如果假冒伪劣农资给生产造成损失,要找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鉴定、评估损失。三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可以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门、质监部门投诉,要求他们进行调查、处理。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农资行业如何摒弃赊销顽疾 下一篇:国内生物疫苗需求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