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 张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思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陆少荣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不外,再次卷土重来的萨博,好像早已失去了先机。 华泰与萨博的“闪婚”,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夸姣。
近期热闻,莫过于萨博换了东家卷土重来,在中国慢吞吞地卖了几年车后,萨博终于认了个中国的亲戚。
自强的代言人,可以来看看与萨博曾经同处通用旗下的斯巴鲁品牌。 斯巴鲁也是一个小众品牌,同样是产品和品牌定位另类,同样进入中国较晚。
菲亚特、西亚特、雷诺、斯巴鲁……这些后来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由于过于小众,以至于其二手车残值也降得很为夸张。而研发新车的本钱又很高,对于一个已不收益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挫折,于是至今只能坐吃山空。所以即使斯巴鲁未来再换大股东,对于品牌来说影响也不大。但斯巴鲁目前尚能委曲创收,与其坚持自主研发,走自己的产品路线有关。固然如斯,没有人以为斯巴鲁品牌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对于一个小众,又缺乏技术研发实力的外国品牌,要变成炙手可热的销量节节高品牌,不仅仅需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自强”。对此,萨博的远景依然堪忧,即便是与华泰闪婚,但假如没有开发新车型的技术支持和设计人才支持,没有好的资源支撑其后续发展,就无法自强自立,一切都是枉然。在中国,斯巴鲁的销量去年很过10万辆,萨博只能望其项背。回顾萨博一路的发展历程,销量小众,一直难以创收。
萨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强,此前通用收购萨博后就没给过什么技术投入和支持,直接导致萨博车型平台过少,更新过慢;如今萨博不仅现有车型少,后续可以研发利用的技术空间也有限。被世爵收购后的萨博2010年国内外销量才3万多辆,其实难以维持生计。小众,仍是小众。
小编点评:后来品牌,尤其是小众品牌,如今再进入中国,想要做大做强,甚至想创收,除了先要塑造形象外,其次还需产品的支持,一定要有长期的、丰硕的、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源源不断的支持,有些品牌卖了几年,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就只有一两款车,那只能算失败;第三,要符合消费者口味,进步产品品质。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正视在中国的本土化开发 下一篇:创新推出中低端市场的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