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捞坊:为火锅“嫁接”时尚
- 李娜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如今已经在北京、上海和南京拥有16家分店的核心火锅连锁店豆捞坊,它的创始人是一名毫无餐饮业经验的律师、一名有餐饮业经验但从未涉足火锅行业的连锁餐厅运营官,以及一名财务投资者。
2002年,当时24岁的李舸从英国留学回来,进入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但是这位每个月5000块薪水的年轻律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2003年时,李舸在跟客户的一个会议上遇见了另外一名年轻人,他其貌不扬,神色焦虑,公司毫不,主要业务是代理一款韩国游戏,因为筹备公司上市而找到李舸所在的律所,“不过一年之后他就很有名了,他叫陈天桥。”这让他更加认识到,一个行业的爆发,往往是由企业家开始的。不是行业的导师,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也可能成为撬动行业大潮的领路人。
“那时候上海的火锅市场很有意思。表面上乱云飞渡,铺天盖地全都是一种味道、一个定位,**、小美羊、小尾羊、牧羊人家????”李舸说。他试图从中发现自己的商业机会。“表面上看这个市场的竞争异常惨烈,噌噌往上窜都很低,几乎没有什么空间了。不过仔细来分析,虽然火锅品牌很多,但几乎都是人均消费在3**到5**之间的。在上海人均消费在8**以上的火锅是没有的,而其他如上海菜、川菜、湖南菜都有。火锅的消费人群很大,上海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大家都在找蓝海,我觉得这就是个蓝海。本来我还担心南方太热,不习惯吃火锅。但是**等品牌的成功让我没有了这种担心。”
于是,“这么大的消费空间没人做,我就想如果我做一个成功几率会很高。”接下来,他往火锅店跑的次数更多了。只要不加班,他都会把晚上的时间用在不同的火锅店,而且,吃饭也尽量吃火锅,“反正总是要吃饭”。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去吃火锅、看菜单,然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要打造一个人均消费定位在8**以上的中核心火锅品牌。
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在2004年的春节利用假期坐旺车回到自己读书的城市长春,试图寻找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因为他没有钱,也没有餐饮业的经验,只能通过合作来弥补这两个劣势。在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之后,垂头丧气的李舸回到上海。两个月后,他意外接到了后来成为豆捞坊总经理的高青春的电话。高青春当时是的餐饮连锁集团“**”的运营总监。李舸终于找到了认同自己商业模式的合作伙伴。高青春后来成为了豆捞坊的整个运营团队的核心。接下来,他又找到了一名信任自己的财务投资者。这是一个创业者常见的经历模式。它的背后是长达数月的每天数个小时的电话、坐长途汽车和旺车硬座往返于上海、北京和长春,以及为了省钱晚上在洗浴中心的大厅过夜。
他们2004年在上海租金昂贵的徐家汇地段开了家店,到第二个月时开始有人排队,用了5个月时间他们开了第二家店。然后在没有任何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到今天开了16家店。
在豆捞坊的成功因素中,容易被看到的就是它的定位准确。初它为自己加的注释是“澳门时尚火锅”,尽管公司跟澳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李舸希望借此吸引来批的客人。
小编点评:接下来他希望自己的公司品牌能够成为“时尚火锅”的代表;“第三步,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的够好、够长久,我们当然希望能成为中餐火锅的代言品牌了”。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品牌营销战略解析 下一篇:**:资本嫁接后质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