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潜规则撑腰不贵都难
- 查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德花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翠花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红梅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列娥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高烔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女士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玉欣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多数品牌之所以在踢掉代理商之后仍旧能频繁开店,销路平坦,这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潜规则”的保护。据了解,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开店还能享受“潜规则”带来的补贴待遇。
正是在霸气十足的直营销售模式庇护下,大多数品明明印着“MadeinChina”的标签,到国外转个身“回国”之后就能卖个好价钱。自2008年年初,品品牌终于揭开伪善的面具,由万宝龙掀起一股收回代理权之风潮,直至今日愈刮愈烈。在这股近乎于疯狂的“收权潮”背后,品品牌重整在华战略的急迫性和掌控中国市场的野心暴露无遗。
一楼难得的180度街景位置、进场免3年至5年租金、补贴店面装修费、代垫批货物的铺货费,甚至承诺每月单店销量,这是目前许多试图提升档次的商场给一线国内外品牌的待遇。据介绍,中国目前80%的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为提高自身的国内外化品质和区域价值,在吸收入驻时都是“请”而不是“招”,不但在两三年内对品牌免去场租,而且还补贴“装修费”与“管理费”,甚至主动倒贴“出场费”,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品牌纷纷在华收回代理权,布厂开店,国内外品牌在华拓展已经进入主动增长时代。不少本土品牌负责人呼吁,政府、商场以及商业街区有责任为本土品牌和“中国创造”提供更多展示空间,而不是以国内品牌的高租金、高扣点来补贴国内外品牌。
(责任编辑:化十)
上一篇:异常激烈的中国中贵族享受车市 下一篇:品价涨都难挡消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