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已完全“失陷”
- 邓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女士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候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拔高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智勇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康思仁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女士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搜嘎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搜嘎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查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德花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翠花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红梅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列娥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如果放任不管,中国市场有可能拱手让给外企。”近日,一种悲观论调在国内行业蔓延:跨国企业携质量高明的高价品种在国内市场突飞猛进,已经在局部市场形成相对垄断。有网友甚至担忧:一旦被外企垄断市场,不仅农民要忍受高昂的用药成本,甚至将威胁的农业安全。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于上述论调,一家跨国企业负责人并不以为然:这是国内一些企业害怕市场竞争,借机向要政策要扶持,还在幻想地方保护,不能保护“落后生产力”。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折射出的国内行业孱弱的现实。一位业内导师指出,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加之过度低质竞争,导致自身创新能力滞后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国产的市场份额逐步萎缩并非危言耸听。
核心产品已完全“失陷”
日前,跨国巨头先正达、拜耳、陶氏、杜邦等陆续公布2011年季度经营状况:先正达共实现植保产品销售额27.9亿美元,同比上升11.2%,其中亚太市场销售额达到5.09亿美元,上升13%。拜耳作物保护业务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6%(汇率调整后为12%),达16.76亿欧元。陶氏健康和农业科技业务季度销售额,达到创记录的16亿美元,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杜邦公司实现净**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虽然草甘膦仍未走出低迷行情,但孟山都今年第二季度(截止2月28日)农化产品共实现销售7.08亿美元,上升10.3%。此外,巴斯夫公司也预计其2011年季度营收与扣除特殊项目前的息税前**(EBIT)将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与国外企业业绩全线飘红不同,受干旱、通胀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企业陷入低迷。从国内上市公司公布的一季报情况看,多数企业报告显示业绩大幅下滑,实现增长的屈指可数。
国内外企业业绩冰旺两重天的背后,凸显国内企业的市场正逐步被进口药占领的现实。目前,国内市场核心产品几乎全是进口,如在杀虫剂领域的康宽、稻腾、垄歌等,剂领域的丙烯酰胺类、肟菌酯与炳环唑复配类等。这些产品由于效果好,在市场上很俏销。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大有可为的功能饮料 下一篇:煤炭价格高涨 化肥业生存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