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牧业
- 小涵大麦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常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常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女士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湘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梦婷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曹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鲍红亮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女士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芒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建冬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云燕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雨润的大蒜、高庙的椒(辣椒),洪水的韭菜、马厂的苗(树苗)”。曾经是贫困县、也是我省农业大县的乐都县,现在依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走上了涨腰包不瘦路。“十一五”期间,乐都县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引进高明的农业**技术,并在农村加以推广。目前形成了川水、沟岔地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区,浅山地区以避灾农业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区,脑山地区以杂交油菜为重点的油籽生产区。
同时,建成了以雨润、高店、共和、峰堆等村镇为主的大蒜生产基地,以高庙、碾伯等村镇为主的辣椒、黄瓜生产基地,以洪水、高庙等村镇为主的韭菜生产基地。现在全县已有134个“一村一品”基地,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品牌农产品。乐都已成为我省蔬菜**基地,蔬菜供应量占全省45%,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远销甘肃、山东、宁夏、上海等多个省市。
乐都县只是我省发展“一村一品”的一个缩影,截至“十一五”期末,我省海东大部分农业县**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中,蔬菜和小麦**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6.5调整到现在2.9:1,细菜和粗菜**比例由2000年的1:3.3调整到现在的1:2.1,菜农和粮农的比例由2000年的1:6转变为现在的1:3,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
在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我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设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支撑“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内容。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海东地区的平安县、乐都县、互助县分别建立了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海东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2010年海东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生产总值6.62亿元,核心区农民人均纯腰包不瘦达到534**,较海东地区农民人均纯腰包不瘦高近80**。除大棚蔬菜、油菜、马铃薯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外,农业科技园区还致力于创新园区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2010年底,海东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晋升为农业科技园,成为第三批确定的227个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牧业,必须解决农产品出路问题,打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要与市场紧密结合。我省围绕建立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销售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强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地,以季节性市场为调节,以信息代办点、农村经纪人为载体,以个体运销队伍为依托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
我省各县依托当地县域农产品优势和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各县着力培育了蔬菜保鲜加工、脱水蔬菜生产、马铃薯淀粉加工、乳品及肉制品加工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转化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市场牵、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创新技术为增产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篇:新疆企业品牌产品走俏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