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惪夫:战略定位的三个要点
- 黄君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军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罗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罗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罗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章启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袅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袅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汤嬲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金玉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金宇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赛英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木京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志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晓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战略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在其代表作《战略历程》中,也将波特作为“定位学派”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大师都对波特的战略论进行了抨击。他们认为战略是一个时刻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定位。
大前研一认为,“这些理论的框架和发展的标志都是以20世纪后半期稳定发展的工业化社会为背景的”,然而“20世纪末的十几年间,作为战略论前提的顾客、市场、竞争等因素已不再具有固定的定义。”“依靠固有的模式与陈旧的知识解释的现象,这种做法将会给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
明茨伯格则认为波特对于战略的看法“过于狭隘”。波特有名著《日本还有竞争力吗?》,指出日本经济的衰退根源于微观经济,根源于其企业缺乏竞争力,而日本企业的问题是它们很少有战略,“它们都必须学习战略”。明茨伯格尖锐地批评道:“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日本企业不仅不用去学习战略,他们还完全胜任给迈克尔·波特讲授战略。”
那么,这两位大师说的对吗?我们用波特的话来回答:“医治日本的必须基于什么在发挥作用以及什么没有发挥作用的清晰认识之上。”大前研一和明茨伯格所缺乏的,正是这种清晰认识。他们对波特的批评和对战略的新解释,使战略这个本应被人们清晰认识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混乱不堪。
其实,为回应戴维尼提出的“很级竞争”(Hyper-competition)观点,波特曾在《哈佛商业评论》1996年11-12月刊发表了《什么是战略?》一文,该文被商业界誉为“管理史上的经典之作”。“很级竞争”观点认为,持续优势是不存在的,只有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因此,长期的成功需要动态战略,不断地去创造、毁灭又再造短期优势。
波特写道:“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市场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曾被视为战略核心的定位被斥为过于静态而遭到遗弃。根据新的教条,竞争者能够迅速复制任何市场定位,所以任何竞争优势至多只是暂时性的而已。”
波特驳斥这些错误信条正把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导到相互摧毁的竞争道路上。所谓“很级竞争”,实际是“自残行为,而不是竞争模式演变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
上一篇:企业是做平台,品牌是做门槛 下一篇:健康洁净蓝月亮 一心一意做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