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品牌,离国内外的距离还有多远?
- 朱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珠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胡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小艺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二、企业家需要的不仅是一份创业激情,更需要一份战略思维
很多排名前三的企业都卖于外资,一句“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的言论,与后期创业板上市后的急于,遥相呼应、珠联璧合,无不再一次证明了企业家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诚然,在中国如今的商业环境中,创业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如今的很多企业店长,大都成长于贫困年代,或许当初的创业激情来自于基本的物质诉求,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于是,瞅空子、抓机会就成了有效的打拼方式。然而,当企业熬过生存期、并已取得一定市场位置而快速发展的时候,开阔视野、战略思维以及走向国内外的野心,就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一环。一个百年老店的昌盛,一个国内外性品牌的成长,靠的不是广告轰炸和价格促销,也不是一买了之,而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把所有的企业行为都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来,逐渐的向梦想靠近,抬头望天,低头赶路。可笑的是,很多的中国企业没把打造国内外性的品牌和百年老店当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而是当做了目标、计划,甚至开始了倒计时,殊不知企业成功和品牌成长的选择权不仅仅在于企业,而更多的是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终无不是得不偿失,一败涂地。
三、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远是企业竞争力的不二法宝
看看那些扬名于世的国内外性品牌,无一不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企业号召,而是早已深深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中去,成为了企业的一种精神。没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就如浮萍于世,根本不会拥有自己的市场位置。抄袭、购买,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所在,创新精神无从谈起。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更有企业自身的懒惰心理所在。自创不如购买,购买不如抄袭,这种企业心态是多么的可怕,有的技术可以买来,但那份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却买不到,何况很多核心技术人家坚决不卖,我们永远也不会买到。国内外工厂的位置,让我们多么尴尬,勤劳的,却过着如此惨淡的生活,现实不由得我们不反思,不进取。创新路上困难多多,也不会一帆风顺,然而回顾一下历史,难道还比我们当年的两弹一星、比德国、日本战后的崛起更困难吗?唯有创新,才是中国企业走向国内外的康庄大道。
四、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当下的国美之争闹得沸沸扬扬,说白了,无非是店长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争夺而已。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分享,店长永远是店长,打工者永远是打工者。其实很多企业忘记了,员工才是你的顾客,如果你始终以一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员工,使得他们既分享不到企业成长的物质成果,也得不到应有的那份尊重和归属感,那么员工还怎么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工作呢?员工不以企业为傲、为荣,就行不成行动的精神动力,没有了这份动力,团队的战斗力就无从可言,当一个企业员工跳槽、流失的现象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企业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纵观中国的历史,这种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界、政治界,也存在于其他行业,这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所致,然而看看初的尧舜时代,是不是我们越来越跑偏了方向?
(责任编辑:)
上一篇:资本充足率上限或提 五大行资本缺口数千亿 下一篇:小本自行车,年内将邀个人加盟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