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京城自行车大王
- 刘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近日实行的“自行车实名制”让自行车再一次成为公众的焦点。为了遏制偷盗自行车行为,人们今后买车要出示身份证,商家必须出示相应的发票,自行车钢梁上也将被打上先吃螃蟹的钢号以对应买主的身份证号码。这让我们联想起20年前北京曾经发行的自行车证,还想起在眼下早已实行实名制的自行车租赁站点。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个以“自行车出租”行业创业的人。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贝科蓝图和平门分站,这里整齐停放着26辆擦得很干净的自行车,所有的自行车后轮被一条锁链穿起来停放在一起。由于下雨,自行车被一条遮雨布整个遮盖了起来。站点负责看车的熊志学正在车辆周边走动等待顾客,他告诉记者:“今天下雨,所以顾客不多。平时来租车的人也分淡旺季,夏天租的人比冬天多。来租车的有不少是来旅游的人,不少外国人愿意骑着自行车游北京;还有一部分是办了贵宾卡的人,大部分是从地铁里出来推车就走,特别方便。”
记者在和平门分站的玻璃窗上看到,这里张贴了一份“合同样本”,次来租车的人都需要填写这样一份合同。不但要写清楚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还要填写身份证号码。熊志学告诉记者,这样“实名”租车是为了方便管理。顾客填写完合同后,熊志学都会认真核对身份证号码。
我有“自行车情结”
王勇是北京市个以“自行车出租”行业创业的人,目前他的贝科蓝图公司在整个北京市的地铁沿线和繁华街区有22个出租自行车点。走进他的办公楼,正面墙上是一幅巨型的北京地铁规划图。在二层办公区里,每面墙上都挂着北京各区县的行政区划图。他说:“将来要让北京市交通枢纽和繁华商业街区都有我的租车网点。”
1993年,王勇放弃了外企高薪的工作,在赛特购物中心前3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做起了自行车出租生意。“我那时生意的时候曾经有80多辆自行车,主要的客人是外国游客。”王勇说,过去的北京城是个自行车的城市,外国人到北京看到规模庞大的自行车队“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在北京游览时,老外会要求骑着自行车逛北京,因为那样“可以让他们有一种融入这个城市的感觉”,骑自行车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来北京的老外眼里是一种时尚。
由于经营中的一些问题,王勇在1996年结束了自行车租赁生意,把精力放在了其他行业的投资上。在2005年的9月,王勇开始重新涉足自行车出租的“旧生意”,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目前,自行车出租行业他已经投入了几百万元的资金,在并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继续投资。对于这样的投资环境,王勇的解释是:“我有一种‘自行车情结’。”由于自己人生事业的开端始于自行车出租行业,经过近10年左右的时间,他还是想把这个行业“做起来”。
(责任编辑:)
上一篇:21岁女孩3年内开50家专卖店 下一篇:法拉利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