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金融工作 支持新农村建设
- 王依萌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阿锦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敏君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洋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泳麒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着力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之一。规范发展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关系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此,按照各省市金融工作会议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周密部署,积很探索金融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势在必行。
天亮了,曹灶根和老伴一起,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牛栏,但他们的内心却溢满了喜悦。因为,就在前一天夜里,他们的养牛场又新添了三只小牛犊。“我和老伴亲手接生的。忙了整整一个晚上没合眼,现在我们的存栏数已经由37头增加到40头啦!”曹灶根有些兴奋地向记者描述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曹灶根是江西省婺源江湾镇的一位普通村民,长期以来靠着家里的几亩水稻为生,也能勉强养家糊口。但6年前,当儿子考上县里的高中时,老曹开始为未来犯难了。“孩子书读得好,这是别人家求也求不到的事情,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支持,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靠着手头一点点钱,我们当时还能够供他念高中,可是以后如果孩子考上大学,该怎么办?”老曹回忆道:“所以,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打算自己搞点养殖,好为以后做准备。”
于是,从2001年开始,老曹凭借着从信用社贷来的2万元小额农贷开始发展起了养牛业,如今他的养牛场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年收入达6万元。而更令他自豪的是,他的儿子即将完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学业,回家和他一起经营家中的养牛场啦!
事实上,曹灶根只是央行推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受益者之一。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人民银行近年来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地区贷款具有金额小、成本高以及受自然条件影响风险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贷款利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近年来,在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各级人民银行对农信社贷款定价机制建设进行了全面指导。在各级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信社贷款定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信社县联社都具备了自主定价的能力,并指导基层社开展贷款定价工作,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关系定价、随意定价的情况。
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的现实情况,人民银行认识到:通过贷款利率浮动,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是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的切实方法。对农民来说,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比多支付一些利息更重要,贷款利率略为上浮可以承受。因此,贷款利率上浮使有资金需求的农民真正获得了信贷资金,且贷款利率仍比民间借贷利率低,这样才使有需求的农民真正获得了金融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明确,今后还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指导,提高其贷款利率定价能力,通过贷款利率的科学定价,调动其为“三农”服务的积很性,更好地贯彻金融支农政策。
坚持扶持原则区别对待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人民银行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坚持扶持原则。2003年至今,人民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10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间,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准备金政策,对其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农村金融机构相应增加可用资金数百亿元。同时,人民银行还积很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鼓励、引导资金头寸紧张的金融机构积很通过市场融资弥补缺口,对确有流动性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安排流动性再贷款、再贴现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农村金融机构顺利完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今年前5个月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新增2578亿元,同比多增591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2007年5月末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为22.2%,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加快6.0和3.9个百分点,比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增速高5.7个百分点。
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
近年来,人民银行从多方面入手,积很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协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很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力度:创新贷款新品种,解决抵押担保难问题;推出短期融资券产品,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会同扶贫办等部门,不断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和管理;拓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出台指导意见,加大对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禽流感防控资金支持工作,支持畜牧业发展;发布指导意见,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春耕服务工作。
各项政策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改革农村信贷管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好易贷”农户综合消费贷款、“农民建房按揭贷款”、“文明农户贷款”、“农户大额信用贷款”、“失地农民养老贷款”、“务经济人贷款”、“农民工特色卡”和“外出务工贷款”等一系列创新品种的推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抵押担保难问题,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融资需求,为“三农”提供了好的金融服务。截至2006年12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13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01亿元,增速分别为7.4%和15.9%。
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积很引导扩大支农信贷
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自支农再贷款开办以来,为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农作用,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支农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限额调剂的办法,使该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农再贷款限额所占各省市的比例达93%。通过地区间的调剂,改善了支农再贷款的分布结构,重点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提高了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
支农再贷款开办以来,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善支农金融服务,及时有效地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缓解农民贷款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据统计,截至2007年5月末,人民银行对各省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1万亿元,其中90%以上用于支持发放农户贷款。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形象重新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信誉得到恢复和维护,这对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改善经营、维护农村地区金融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深入研究县域金融支农问题
为防止民间借贷行为的非法运作,人民银行积很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管理。对涉及众多自然人,借贷范围很出熟人社区的民间借贷,给予密切关注,根据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涉嫌非法集资的,人民银行将配合银监会积很处理。
2006年和2007年两个“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支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记者了解到,为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人民银行就此问题牵头组织了两次专题调研。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紧研究此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将尽快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党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央行借助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是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护。
小编点评
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服务不足的问题,致力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认定目标 着力破解新农村建设问题 下一篇:中小饮料渠道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