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美食餐饮>我国稻谷产业30年变迁

我国稻谷产业30年变迁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黄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澹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悦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五、中稻产量成倍增长

中稻生产实际上指的是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生产。1978年,各省市中稻种植面积为1205.57万公顷,每公顷产量为3241.2公斤,总产量为3907.5万吨,2007年种植面积为1713.8万公顷,总产为12100.5万吨,均创1978年以来的水平,其中中稻产量比1978年增加2.1倍,每公顷产量也达7060.6公斤的较高水平。1979年,中稻产量仅占稻谷产量的1/3,到1996年达到了一半,2007年创造了1978年以来比例,达到65.04%。

中稻产量成倍增加,得益于粳稻产区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但如果南方双季稻产区改种一季稻的面积加大,势必减少晚稻产量进而影响稻谷总产量,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有此趋势,应该引起重视。

六、晚稻产量因种植结构调整而减少

晚稻生产指的是双季晚稻生产。1978年的晚稻种植面积,达到1205.57万公顷,但每公顷产量,只有3241.2公斤,总产量为3907.5万吨。1995年,晚稻的单产和产量为近三十年以来纪录,分别为5856.2公斤和5908.1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000.6公斤和2614.97万吨,增幅达51.2%和80.68%。但到了2007年,晚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几乎接近历史水平,分别为603.82万公顷和3351.3万吨。

由于腾出秧田等因素,从1991年起,晚稻产量一直略多于早稻产量。与中稻生产相呼应,晚稻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系调整水稻种植结构所致,2007年中稻面积比1978年增加508万公顷,增幅为42.16%,而同期晚稻面积比1978年减少602万公顷,减幅为49.91%。

七、东北三省水稻生产异军突起

东北三省水稻(粳稻)产量1978年为404万吨,1990年增加到1013万吨,突破1000万吨;2005年增加到2011万吨,突破2000万吨;到2007年达到2422.9万吨,比1978年增加2018.9万吨,增加5倍。东三省稻谷产量的增加,尤以黑龙江省为甚。该省1986年前的产量为100万吨左右,均少于辽宁和吉林省的产量,但从1986年起,黑龙江的稻谷产量突破200万吨,达到220.8万吨,赶上吉林省;从1993年起,达到388万吨,赶上辽宁省。1997年达到860.9万吨,赶上两省的总产并一直保持到2007年。尽管2007年辽宁、吉林两省的稻谷产量同时登上500万吨的台阶,但黑龙江省的稻谷产量比两省总产还多400多万吨。黑龙江省2007年来稻谷产量比1978年增加1803.2万吨,增加14倍。该省水稻常年单产虽然低于两省,但其种植面积的增加非常迅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该省水稻种植才二三十万公顷,八十年代末期增加到60万公顷,九十年代中期增加到了100万公顷,2007年突破200万公顷,达到225.32万公顷。黑龙江稻谷商品率很过70%,占各省市粳稻商品量的60%。这几年,上千万吨的黑龙江商品稻南下,正赶上南方包括粳稻在内的稻谷的连年丰收年成,加上运费和运输瓶颈,使得该省水稻出现滞销局面。但黑龙江一如既往地重视水稻生产,譬如在水稻标准化生产上,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力争用两三年时间,使全省全部实现水稻大棚育苗,有条件的还将逐步实施工厂化育苗,并使全省水稻插秧机械化率达到跳高。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和中国粮食课题组2007年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粳稻产量约占稻谷总产量的27%左右,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好粳米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适时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好粳稻生产。如果措施得当,今后十年内东北粳稻产区、江淮籼粳稻混作区和黄河、西北稻区粳稻种植面积可接近或达到1000万公顷,产量能接近或达到7500万吨,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将升至36%左右。不过,应该注意解决阶段性的粳稻滞销局面问题。

八、很级杂交稻来势看好

1976-2007年,我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近4亿公顷,累计增产稻谷约5500亿公斤。近年来,年种植杂交水稻1600万公顷左右,年增产的粮食可多供养七千万人口。近几年很级杂交稻研究又取得重大进展,多个百亩试验示范片亩产很过800公斤,各省市很级杂交稻年推广面积已达3000万亩左右。袁隆平院士研究发明杂交水稻以后,1996年提出了很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计划,于2000年实现了很级杂交水稻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2004年,又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第二期的目标。目前进行的是很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第三期的计划,有望在2010年实现此目标。他还有信心在2020年,完成很级杂交水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当然,大面积推广很级杂交稻尚需时日。

小编点评: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正为更多的民众所食用。但水稻继续发展的难度较大,近年水稻面积比1978年减少500多万公顷,水稻单产2007年已达历史水平,而水稻总产尚未恢复十年前创下的历史水平。要挖掘水稻再发展的潜力,必须从提高各省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呼吁出台相应政策,重视水稻生产与流通。

(责任编辑:骞来)

标签:

上一篇: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 下一篇:秋播小麦种子处理技术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