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拓宽销售渠道
- 刘小姐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河北省唐县坛下张村,位于距所属县城4公里的地方,全村共有340多户人家,共计1500人左右,经济腰包不瘦处于全县中等水平。坛下张村的**并非单一依靠农业**,由于河北省境内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坛下张村的耕地面积仅1600多亩,人均占有量只在1亩上下。 如此稀缺的土地使用量迫使村里大部分的劳动力都以出外打工、经商为主,种地成为了副业。同时,该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村里没有任何的集体经济。
由于特殊的经济结构,村里兴起了一种很具地方特色的经商方式——换粮食。这种以主食换副食,以粮食换物品的物物交换方式,类似于早期的易货贸易。尽管在物质生活很其丰富的今天,坛下张村的村民们依然认为,用自家种的水稻或小麦在家门口换取水果、豆油及鸡蛋等副食品的方式十分便利。
拥有这种想法的农户并不在少数,一个常年从事换粮的农民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开车到周边村镇的农户家中去换粮,定期将换来的粮食送到城里的粮油收购站,在换收粮食的差额间获得利润,并且腰包不瘦一直不错,每年至少可以支持3万元的经济收益,现在,村里从事此行当的农民已经占到了全村总农户数的70%。
信息化拓宽粮食销售渠道
如何利用信息化改善农民生活、提升农村经济,多年来一直是该村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与村主任张文增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土地面积占有量稀少导致该村土地无法形成规模**,同时制约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为此,5年前周边的各村庄曾一度联手**经济作物草莓,成立了大型草莓**基地。村里一方面号召农户大量**草莓,形成规模**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各村负责联系草莓的销路。
但等到草莓成熟时,销售却出现了问题,由于当时农村信息沟通相对封闭,农村与企业客户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桥梁,外界不了解当地农作物的情况,本地村民也缺乏推广自身产品的销售意识。终,草莓基地因无法打开销路,缺乏信息来源等问题而不了了之。
而现在情况大有不同,去年县里多次开展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工作,“村通工程”也让宽带铺进了农村,县级部门还为每个村子开辟了单独的宣传网页,开辟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化服务于“三农”。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施行信息化平台让坛下张村获得了庄稼育种的订单。信息平台将各村采集的**数据及时发布和宣传,县级单位牵头联系企业客户,为各村争取育种订单,各村根据订单量进行种子培育,由订货企业统一到各村采购,这种做法让不少农户得到了实惠。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信息化”在农村来讲还是较为陌生的词语,虽然县级单位已推出多项惠农的信息化政策,但让信息化走进农户,服务农民还需要各级政府、运营商及普通百姓的支持和推广。
固移替代初见端倪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机械批发行业销售渠道模式调研 下一篇:合作经济组织营销渠道力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