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只有变革者才能生存
- 刘小姐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在针织品牌日益成熟的今天,针织渠道品牌也正日益彰显。商场、专卖、超市、批发市场,面对针织企业日益复杂的产品线和日益丰富的产品,传统针织品的四级分销渠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现在下面跟你们讲几个案例.
案例一:娇点美等“九元内衣”
去年以来,“九元内衣”加盟模式成为市场上一道亮点。“九元内衣”缘何一夜间走红大江南北,市场需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内衣属于消耗品,生命周期很短。据统计,一个女人一生要消费至少300~500件内衣,女人这种近乎疯狂的“恋衣癖”,加上女人对美的追求开始由外到内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内衣的黄金市场。
反观目前的内衣市场,动辄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使得爱好时尚的消费者者不堪其负。加上目前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趋于理性,如何找到让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为标准定价,并能提供质量不打折扣的产品,成为一个市场的空白。
“娇点美”经过认真考察市场后,推出了九元为起点的内衣产品,在销售模式上,选择点对点垂直供货的策略,省略中间流通环节,挤掉价格水分,同样款式、同样品质、同样面料的内衣,别人售价上百元,而娇点美同等内衣却坚持低至9元。这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抢占了市场和终端消费者,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口碑。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内衣,要么是地摊货,品质无法支持;要么标榜,价格高昂难以接受;要么设计精美,却华而不实;要么根本就不适合东方人的体型,花钱买罪受……这些因素一直困扰着消费者。
面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销环境的不利因素,众多外向型针织企业不堪其负,开始涉水内销市场,加上原本就备受渠道之困的内销企业,针织渠道变得十分拥挤,渠道成本也在不断攀升。相对大中城市的商场、柜台,“九元内衣”专注于三四线市场和农村市场,不失为解决目前针织产品销售的一条渠道。
案例二:“黄金袜业”问世
袜子是消费者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除了护脚保暖之外,舒适、时尚、美观和功能性都成为人们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袜业市场年产量很过130亿双,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且每年以8%的速度逐年递增,中国13亿人口构成了很其庞大的市场。
然而,相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袜子销售渠道却不尽乐观。目前国内的袜子销售状况是在超市、商场、购物中心、卖场或少星搭配销售,号码不全、样式不多、款式不新、品种缺乏,有时即使在大型购物中心也难买到称心如意的袜子。
2007年12月28日,国内创新推出以袜子为主打产品的大型超市———“黄金袜超市”在南昌落户。
黄金袜业通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发现,将袜子专卖店与其他专卖店相比,存在很多优势,比如:袜子专卖店奇缺,是空白市场;袜子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便于集中进货;袜子进货价低,利润高,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专职化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产品专卖是商家出奇制胜的法宝,国内已有许多成功先例,如皮鞋专卖店、皮包专卖店、运动鞋专卖店等等专卖店。然而,在“一站式购买”这一传统综合型商业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以专注某一细分产品或某一特定人群的专职超市,并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错位竞争策略,但终端增加收入能力能否平衡并很过店面成本,则是该类超市能否生存并持续增加收入的关键所在。
但总体来说,“九元内衣”模式和“黄金袜业”的出现,是对传统针织渠道的一次挑战,也是对传统低端渠道的整合和品牌化运作的尝试。
案例三:“二十一世家家居服饰生活馆”
目前国内从事家居服批发、代理、经销的企业大都是以前经营内衣、外衣甚至经营其他非服装类商品的企业转行过来或干脆是兼营家居服。由于家居服具有与其他服装不同的商品特性、消费特性、营销特性及市场运作特点,渠道兼容能力较弱,致使目前熟悉家居服及其市场运作的中间渠道商不多,很多代理商基本不具备推广家居服的知识和能力。
家居服在终端渠道上特点,也迫使处于成长期的家居服企业,须在保持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建立自己稳定的营销渠道和客户网络,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才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凯迪集团的“二十一世家家居服饰生活馆”家居服饰连锁崭新理念,开了家居服生产企业直营连锁的先河。也正因其在终端渠道上的开拓意义,这家涉足家居服不过几年的企业,迅速跻身于中居服行业品牌阵营,被称为家居服行业的黑马。
编辑点评: 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轻公司”的虚拟经营尽管节省了在设计、研发、生产、库存等方面的成本,但在质检、售后服务等与终端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环节,却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苦心经营的品牌将有可能因为“质量门”事件而毁于一旦,这也是该类公司成长中的难以承受之“轻”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爱慕内衣打开渠道创新新理念 下一篇:从足友看如何创新渠道新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