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化妆品专营店爆发期?
- 李欣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下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女伶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地海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强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杜龙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总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森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中国化妆品工业论坛组委会主席桑敬民告诉记者,据2009年不完全数据,虽然化妆品少售总额年度增长只有15%左右,但专营店门店数量的增长却高达30%,特别在二三线城市,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护肤少售份额突破了60%。
2010年似乎成了本土化妆品专营店的爆发期。深圳千色店半年内已在武汉、东莞等地开出了6家新店,计划今年在华中地区开30-50家,同时将旧店翻新。北京艺莎美程则称全年计划开60家店;在接受红杉资本为新股东和战略投资人后,上海歌诗玛预计今年增至180家、2011年达到500家,并希望能有四五间达到连续撑杆跳以上的增速。而广州的本土专营店娇兰佳人更是发布“十年万店”计划,称将投资约3.5亿,终实现1天一家店,2020年从目前240家店的规模拓展到10000家。
“单体本土化妆品专营店可能遭遇创收困境,而一般做到四五十家以上的本土店状况都尚可,噌噌往上窜基本可维持在10个点以上。”业内人士李佳(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扎根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本土专营店的销售排行榜上并非都是大家所以为的欧莱雅、玉兰油等国内外品牌,前十名可能多为本土化妆品品牌。“国内外品牌基本拿货价在7折,本土品牌多半在3折,很多专营店进国内外品牌只是撑门面,都缩在不惹眼的角落里,真正推广的都是噌噌往上窜更高的产品。”
与本土专营店相比,一些国内外连锁化妆品专营店一线城市的市场定位使得它们在选择产品时需要更多考虑店面形象,所以有时便会忽视**。今年6月底,香港的个人用品护理商店———万宁中国区行政总裁李佳慧宣布,会考虑在内地开放在其他市场未曾采用过的加盟店模式,但前提是万宁在内地实现整体增加收入。自2004年进入内地以来,万宁目前拥有138家门店,李佳慧表示,一般一家个人护理商店的增加收入周期应是12个月,在内地这一预期可能延长到2-3年。从6月中旬发布财报的莎莎国内外控股来看,去年营业额到32.881亿港元,上升10.3%,净利达到3.811亿港元,增长了20.6%,其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增长61.3%至9700万港元,但也仍未能扭亏为盈,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郭少明同样强调,莎莎在内地市场尚处于投资期。
去年财报销售净额6 .12亿欧元,增加13.9%,**8160万欧元,上涨39.8%的欧舒丹也同样看好中国。亚太区总裁贺康祖表示自2005年度开店以来,以年均增10间店的速度成长,今年更会加快开店步伐,预计店铺网络将增至40个城市。
(责任编辑:晓晓)
上一篇:欧莱雅借“魅力联盟”实现渠道下沉 下一篇:资生堂在中国的主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