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的建议
- 李旭豪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澹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悦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财政资金专项补助;二是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三是社会资金有效支持;四是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资金。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形式。
目前,就各省市而言,农村是弱势地区,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注重调整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财政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主要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重点建设对农村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项目。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揽。在政策上可明确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积很争取和用好财政的支农资金
对“三农”工作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特别是在“多予”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已经明确,今年财政支农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将有大幅增加,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同样要高于上年,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要把掌握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各省市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应抓住机遇,努力做好前期工作,积很争取和用好财政的各项支农资金。
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
在近几年解决“三农”问题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县级金融机构吸收农村存款,而其**权限又受到限制,再加上邮政储蓄又抽走了部分农村资金,导致农村资金大量上流和外流。因此,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农村企业**、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和政策性扶持的机制,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一是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民间金融及保险公司在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二是科学定位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赋予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职责,农业银行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强化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功能,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的抗灾和补偿能力;三是赋予县级金融机构发放**的权限,以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四是尽快改革现行邮政储蓄体制,实行邮政储蓄资金以合理的价格划转给农村信用社,由农村信用社将这部分资金发放给农民,使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
小编点评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短缺。如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对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第三终端渠道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下一篇:厂商升级换代与餐饮业渠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