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多家医院都在等待品牌
- 刘小姐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医疗、医药体制改革一直是个难撕难扯的问题,但是,近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值得关注。
破天荒医药打起了价格战。三九企业集团率先开始降低药价,引发行业的连锁效应,虽然价格降幅不大,但让人看到了一直居高不下的医药天价开始趋低的曙光。除食品之外,药品广告是中国的第二大户。近,在药品广告的队列中开始出现医院的广告,尤其是出现在区域媒体中。有导师预言,随着医药价格的竞争,医药**的降低,医院将走到媒体前台,药品广告将退居二线。很多地方的医院开始争抢病人,在北京、南京、青岛等一些大中城市,病人开始选择医生,不同医院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开始竞标,医院的服务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市场分析家们分析认为,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换位说明,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已发生质的变化,医疗服务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买方时代”。
医院换成企业的活法
近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在此意见的指导下,目前的医疗机构将分成非营利性(即公益性)和营利性(即私立性)两大类。非营利性医院还将以事业单位的方式存在,其主要的职能是满足大众的一般医疗服务,承担社会贫困人口、无医疗保险者和低生活能力人群的医疗服务责任。非营利医院不承担纳税义务,所以它们仍然是没有企业化的政策性医院。那什么是营利性医院呢?从营利性医院的制度规定性上看,这种医院已经成为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医院。这种完全依赖于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私立营利医疗机构,是以创收为目的;在税收上照章纳税;在价格管制上按市场定价的原则逐步放开;在资产处置上依法自行决定;在资格准入上公平竞争不受歧视和排斥;允许在参与商业性保险和补充保险方面获得筹资来源;医疗服务价格、质量和工作效率接受市场的挑战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竞争。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加强监督执法,财政不承担任何补偿责任,相反还可以将私立医院的税收用于补助公立医院。我国县及县以上15277家医院,乡镇、城市50600所卫生院和街道医院,22.93万个诊所、医务室和门诊部,503个疗养院组成的庞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由此进入了“产权改革”时期。按照分离标准,我国现有6万多所公有制医疗机构中有半数以上将成为营利性的私立医院。这意味着几年之内将出现3万多家企业医院,中国医院的市场化之旅由此开始。
有导师分析,这种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重要的不是摔掉财政包袱,本质的是为医疗服务市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这种机制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院经受“入世”考验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在有了3万多企业医院的市场主体之后,另外一种外资市场主体也在这个市场上出现了。5月15日,与外经贸部联合颁发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外资医疗机构在中国市场的设立、运营作了详细的规定,它成为目前外资医疗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框架性指针。为了避免外资医疗机构对中国医疗机构的竞争性冲击,《办法》不允许外商独资在华开设医疗机构,必须是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办法》规定,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者是权益不得低于30%。虽然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的设立从形式看会减轻外资医疗机构对国内医疗机构的冲击,但外资医疗机构与国内医院的实质的直接竞争已经开始。7月10日,与税务总局出台的医疗卫生机构税收政策规定,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腰包不瘦按照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但为了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腰包不瘦,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其取得的医疗服务腰包不瘦免征营业税;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这其中的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从的税收政策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与中国的营利性医疗机构都站在了同一政策平台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7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有消息说,国内外上百家的外资医院已经作出在中国投资的计划。中国的医院们还没有走向国内外,国内外就来到身边。
中国不缺医院但品牌难见
未来经济的竞争不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有许多非常的医院,但医院不等于“品牌医院”。“品牌医院”是完全公司化运作的商业组织,有很远的市场视野,懂得并具有与社群沟通的很强能力,出售的服务中含有很高的品牌附加值。即使是国内十分的医院也仅仅是在单纯地卖服务,在他们的销售中很难看到品牌的影子。医院的品牌化过程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也是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经过漫长的进化,发达的医院大部分已经品牌化。中国的医疗机构即使实现了企业化的转变,但还没有实现品牌化的转变。品牌化的转化,是医院与市场良性关系扩大化的过程。我们大多数的医院都是地方性的医院,市场也是地方性的,医院与市场关系从地方到各省市的确立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
小编点评: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可以做这样的比喻,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凶猛的狼,中资医疗机构是孱弱的羊。可以预见,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医疗市场将会上演狼吃羊与羊吃羊的惨剧,但我们期盼在这场饕餮的进化中会产生中国自己的医疗品牌,之后我们才会手持品牌圣旺跑入品牌纷争的医疗奥运赛场。
(责任编辑:阿星)
上一篇:**市场新式营销模式的探寻 下一篇:重庆开展对含蜂胶原料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