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现状
- 杨小艺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澹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悦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很作用。笔者就宜城农村信贷供应与经济发展需求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观点,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宜城市现有耕地面积741181亩,全市辖内共有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一共有178个村民委员会、1378个村民小组,近10万农户,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多万人。目前辖内共有24个农村信用社、分社的营业网点,其中有**业务的信用社13家,金融服务覆盖了辖内所有乡镇、社区,基本扫除了乡镇金融服务的盲区,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截止2010年10月底,宜城农村信用社各项**余额129269万元,比年初上升30540万元,增幅为30.93%,新增存款能够很好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宜城联社目前共发放“三农”**28500余户,共计116611万元,比年初增加24710万元,增长了27%。其中农户**27900余户,金额41422万元,农户**中包含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其他农户**;农村经济组织**480笔,金额20129万元;农村业**120笔,金额55060万元。
二、信贷支农现状
一是信贷投资结构失衡。社会资金和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资金严重不足,农业和农民**十分困难,尤其在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的农民经济实力薄弱,资金匮乏,还贷能力很不稳定,商业银行不愿将**投放给农民.农村信用社难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所应有的作用。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尚未完全向农民开放。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萎缩,服务功能弱化。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和县域的机构逐步收缩,营业网点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其中农村减少了百分之八十,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好的金融服务。
三是信贷资金资金紧缺,难以满足农村信贷需求。农村资金原本不足,但是每年又有大量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先各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主要集中投放于城市和中小型企业,每年新增的支农信贷投入少得可怜。二是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未回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农村信用社因多项歧视性政策限制,难以筹集到更多的低成本对公存款。
四是社会信用环境差,加剧了农村信用社的“怕贷、惜贷”思想。近年来,针对不良**规模较大,历史包袱沉重的实际,农村信用社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此类政策的出台,一是源于内部监管的需要,二是针对较差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无奈之举。社会信用观念淡漠,依法维权艰难,使农村信用社处于一种被动的尴尬境地,造成一部分信贷人员产生了“怕贷、惜贷”思想,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未完全建立。目前,农村信用社自身财务状况困难,面对大量的不良**,依靠现有的呆帐准备金和自身力量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置风险资产。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旦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在自身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其风险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嫁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信贷资产损失在所难免。
三、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引起了农村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村**,尤其是中长期**需求日益增加,重点户、专职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生产性**的需求问题突出,农户小额信用**需求持续稳定增加,农村消费、教育等**需求也逐渐加大,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总量迅速扩张。同时,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时效性、协调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存在信贷资金需求缺口大,**期限、主体、区域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等现状。
二是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资金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不少农民**不再满足购买、化肥、种子、地膜等简单的再生产资料,他们希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业,也希望**建房、买家电、送子女读书等。但由于信用社的信贷服务范围比较狭隘,偏重于一般的小额农贷而忽视大额农贷。加之有时候信用社把“三农”**狭义理解为农业生产**,仅限于支持农户简单再生产和一般生活**,而对能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农村业、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很少顾及。
三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小额**额度仅有5万元,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对需求在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以上的专职大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些需资户有效抵押物不足,难以获得**支持。按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均不能用于**抵押。许多专职大户、农村中小企业拿不出符合条件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即使有抵押也不足值。加上目前政府仅对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了担保公司,农村尚未建立农业担保机构,目前成立的农业专合组织协会,也只能从信息、技术、培训、营销等环节提供服务,对信用社**不能提供有效担保抵押。导致这些需资户只好转向民间借贷,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资源的配置取决于投资收益率,而农村经济的弱势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农户的分散性、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导致了农村资金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高而投资收益率低。为此,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信用社急需政策扶持。
1、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金融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应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对三农**的覆盖面;门应建立金融支农风险作为对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二是要用政策和法律手段诱导商业金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针对农民**抵押难的问题,可以研究适当放宽**条件,加快发展信贷担保机构和农村诚信体系建设。三是改革邮政储蓄的资金利用模式。要逐步推动邮政储蓄自主运用储蓄资金,改变储蓄资金从农村净流出的局面,创新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环境。
2、积很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不仅是对现有农村正式金融机构的重组和强化监管,而是要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建设各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先,要大力培养新型的各类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及民营、私营金融组织,以及尽快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制度,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其次,适应农村组织化和合作化需要,培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实现农村弱势群体微小资金的自助性联合。可以将民间自有借贷培育为合作金融组织,以更好地服务“三农”,同时将它们纳入定位范围,减少金融风险。
3、强化农村金融配套政策的安排。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远远没有建立,所以要发挥农村金融作用,必须要财政对农村经济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构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保护制度建设。农村经济的弱势性决定了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将非常有限,只能靠政府承接农户的风险。政府应通过农业产业政策和财政转移**等补贴手段支持农业保险发展。
小编点评: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金融制度;二积很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三强化农村金融配套政策的安排。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关注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起伏大 下一篇: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特征